近日中國時報作了北歐專題報導引起頗多迴響,政治學者周陽山深入剖析監察使的角色,風城社區大學葛皇濱強調成人教育為北歐獨特的社會文化的重要碁石。採訪團隊的江靜玲則致力於「價值觀怎麼報導」的挑戰,其實從北海油田的一個小鎮,正展現另一種和諧與未來的資本主義道路。
幾年前我到北歐自助旅行http://tw.myblog.yahoo.com/panhan3/article?mid=2134&prev=2135&next=2107,刻意拐到石油城史塔芬格(Stavanger)。在鑽油平台造型的石油博物館,節約能源作為第一個展間,破題就告訴來賓,石油是昔日的太陽能必有枯竭一日,而在各種模型與供孩童模擬操作的器械之外,也不忘用一幅張牙舞爪的黑色怪獸海報,展示居民對地方文化變遷的疑慮。
北海在1970年代掘出第一口油井的前夕,幾乎準備放棄繼續投資與探勘,挪威因而未將原油視為理所當然。出於自然資源認識論的不同,挪威沒有發展出像美國那樣依賴汽車的公路文化,也沒有令人反胃的杜拜式奢華,反而是小心翼翼地處理這筆從下一代借來的祖產。
挪威將開採石油所累積的利潤存入一個基金,以備後代子孫在油源枯竭之時享用,目前已達到1900億美元的規模。該基金全部投資於海外,以避免過多資金留在國內造成通貨膨脹,若沒有這個機制,當地物價之高還會更令人咋舌。更特別的是,他們還將社會共識的價值觀納為基金操作準則。
挪威財政部於2004年底引進「道德綱領」,先剔除了原本投資的軍火等九家歐美公司,想必是孩子的未來不能建築在他人生命之上。光這樣還不夠,隨後政府又聘請一位全然不懂投資的哲學家加入團隊,來嚴格審視投資標的道德性,2006年該基金即決定出清沃爾瑪(Wal-mart)股票,而引起美國政府的強烈不滿。
以美國為師的台灣財經界,將沃爾瑪奉為企管圭臬,而不去管性別歧視、勞工權益、地區經濟蕭條與海外血汗工廠等等「每日低價之下的高代價」。難怪媒體質疑企業的道德,總在弊案東窗事發之後,而企業負責人慣以「美國華爾街都是這樣做」當卸辭,或夸稱背負「數千個員工家庭的生計」。散戶「會賺錢就好」的主流價值則長期盤據股市,於是踩到地雷或崩盤就怪政府,才會有綠能基金募到爆的同時,卻有賭博概念股爭股王的矛盾現象。
台灣上市櫃公司股東會有越來越集中召開的趨勢,並以半小時內結束為努力目標,甚至開始流行拒絕媒體採訪,連一年一天面對小股東都不願意,公司透明度急遽下降,正預告未來掏空案將層出不窮。而勞工的退休金強制提撥所累積的巨大金額,已經準備投入這個險惡的市場,我們不敢相信政客不去染指為特定目的護盤,畢竟他們連持股內容的事後公開都不願意,怕揭穿了其計算淨值竟然「沒有賣就不算賠」的荒謬;於是垂涎這塊大餅的金融業,希望援引美國制度,讓勞工自己決定投資標的。
在美國短視近利只問結果不問過程的資本主義之外,我們是不是也應該看看連投資都要講道德的另一種資本主義。身為未來退休基金的受益人,除了關心投資獲利,我也希望未來生活水平的維持,不是來自環境污染或菸酒公司的利潤,誰來給我一個有道德的基金?哪個有遠見的投信公司老闆,能看見未來市場的需求?
07.0617 BY潘翰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