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十一日鄭維鈞「別把綠給壟斷了」一文所述,我們綠黨正是最大受害者,經常在記者會、新聞稿上清楚寫明「國、民兩黨」,最後見報卻是「藍、綠」,顏色標籤化的淺薄思考與非理性的幫派政治,正在戕害我們的民主。

 

1996年綠黨剛成立時,少有人將綠黨誤認為民進黨,2000年政黨輪替後,朝野對峙趨向兩極化,電子媒體開始炒作藍綠對抗,以獲取收視率的商業與政治利益,利用不明說卻暗指的語言技巧,逃避一旦興訟的法律責任。政治人物樂得不必費心研究國事民生,只要坐穩屁股的位置,以反射神經來決定嘴巴的開合,若有人不站在自身黨派立場而就事論事,則有敵對陣營的媒體大肆挑撥報導加深裂隙,同陣營的媒體則是一陣口誅筆伐欲置之死地。

 

在泛藍泛綠、藍綠陣營等詞彙的長期洗腦下,人們也開始在日常生活中,將人事物皆標為藍綠兩色。去年本人參選台北市議員,便感受到政治人物已經嚴重撕裂我們的社會:在某個眷村改建區附近,一位太太氣憤地退回手中的文宣,嚷嚷「我不拿你們綠的東西」;走到某個城鄉移民聚集處拜票,一位先生拉住我的衣袖,低語「咱綠的要加油」。好幾次在不同的傳統市場,市井小民憤怒地高喊,「我不管你們政治的事」和「投給誰都一樣」。人民放棄了投票權,不再信任政治,這就是政客們最想要的結果,讓兩極的少數人來決定權力、資源與社會價值的分配。

 

當媒體以顏色作為政黨的簡稱,其政治理念的原始意義便告消退,只剩下號令權力集結的旗幟,政治退為部落式的幫眾械鬥。以藍軍指稱國民黨,為國民謀福利的歷史任務不再被提起,以綠軍指稱民進黨,民主與進步的核心價值也蕩然無存,而紅衫軍此一詞彙,街頭激情的形象也掩蓋了反貪腐運動的初衷。

 

時時刻刻為選舉的政壇,「XX骨」的標籤更一再變成粗暴的鬥毆工具。台聯開除狹隘血統論的廖本煙後,民進黨初選當時殘暴殲滅十一寇的名嘴,炮製了台聯等同紅衫軍、紅衫軍就是中國共產黨、又等於支持國民黨的大帽子,這樣跳躍且漏洞百出的邏輯,若成為耳語在鄉里間蔓延,而壓垮曾經擁有近一成支持度的政黨,未來任何人皆可能面臨這樣法西斯式的語言暴力。

 

但政客也會調和造新色,最近有人向傳統借了青色,利用東亞古代社會對於藍綠的語意曖昧,其實是為了選票的極大化,而不是真心追求兩極的和解。在自然的意義上,藍色代表乾淨的空氣和水源,陽光下的綠色則有旺盛的生命力,但國、民兩黨的環境政策難辨差異,馬英九反對蘇花高卻力主中橫復建,陳水扁與謝長廷一戰一和玩弄環保團體,藍綠這兩個美好生活品質的顏色,被兩大黨的選票算計狠狠地玷污了。

 

人民都深深期待,明年的新國會能夠升起一座彩虹,而不是表面貧瘠的油漆藍與塑膠綠,骨子裡卻是肥滋滋的黑金體系。

 

潘翰聲(綠黨秘書長)

載於2007/11/14 聯合報

 

 

別把「綠」給壟斷了

 

2007.11.11 鄭維鈞/社區大學講師、民進黨中央社會發展部前專員(北縣永和)

「綠」是一個理念,一種價值。它不同於有形信仰的客體,比如說領袖、政黨,或無法落實的憲法;所謂「綠」是指涉著信仰環保、草根等價值理念。

既然是理念,就不是鐵板一塊,它會傳播,會擴散。民進黨是台灣第一個本土政黨,以愛鄉土反核起家,所以綠。台灣還有個綠黨,它是台灣環保運動者的結合,對國際社會來說,它是正綠,保留著環保運動反抗政府的精神,但愛台灣的心情無庸置疑。

至於台聯近來翻臉的成員尹伶瑛與賴幸媛都曾參與相關環境運動,令人印象深刻;而黨的精神領袖李登輝於其總統任內更完成台灣最重要的本土論述。他在九○年代透過文建會主委陳其南,在各地推動「社區總體營造」,重建在地文化認同,落實經營大台灣。該舉措快速累積台灣意識,影響深遠。

不過阿輝伯當年領導的國民黨,為求經濟發展不惜破壞生態。如今率領台聯要走中間偏左,支持過去被經濟發展犧牲的台灣中下階層與生態環境,這表示「綠」的理念散播了。理念散播一向是多人多福氣,不應排斥也不應歧視,就算是紅衫軍要染綠,原來的大綠小綠歡迎都來不及,何況其中某些人原本思想就比十年前的阿輝伯還綠。

獨綠不如眾綠,千萬別因為卡了一個選舉,就乾脆把「綠」給壟斷或私有化,如此反而成不了大器。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讓陽光進入黑金國會

綠黨參選第七屆立法委員宣言

 

距離投票日剩下兩個月,還有一半以上的選民不懂怎麼用「兩票制」選立委,朝野卻為公投領票一階兩階吵翻天。憲法改了兩年,立法院卻要拖到最後一刻才密室協商;選罷法提高小黨參政門檻是朝野共識,排黑變護黑卻說是無奈。

看兩大黨的不分區:剛成年的執政黨,被黑金的人頭決定了;下野七年的老年黨,還是高層欽點。以前還要用花瓶弱勢妝點門面,現在通通給黑金綁架了。

 

機密外交支出、國防機密預算到底有多少?1416的治水預算花到哪去了?將國家績優銀行分送各大財團、用人民稅金補貼財團淘空黑洞,到底是誰作的決策?平均每個人為金改付了多少錢?國營事業民營化、政府該做的事胡亂BOT,自由化到底瘦了誰?肥了誰?國民黨黨產到底還有多少沒吐出來?國有土地又被民進黨賤賣了多少?而國、民兩黨每年三四億政黨補助金又用在哪裡?為何還向企業伸手?

 

蘇花高為什麼兩個總統候選人都反對,兩黨立委候選人卻支持?新莊捷運機廠為何從平原違建農地換到山坡合法樂生院?為何許多古蹟總在指定前夕連夜拆除?決策公文誰能看到

 

台灣企業的獲利,有多少來自稅賦、水電、油價的政府補貼?台塑一個集團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竟是全國總量四分之一?高油價時代,台灣高碳經濟還能撐多久?

牽動上兆投資額的環境影響評估環保署拒絕記者採訪、出席表決記錄拒不公開,環保律師被黑道議長痛毆,民眾花三個小時北上只能講三分鐘,大財團與黑金政客卻可暢所欲言...

 

經濟學的第一堂課,「自由經濟」仰賴透明的資訊

政治學的第一堂課,行政透明是「民主化」的指標

台灣的危機,不在於意識形態之爭,不是「統\獨」、「本土\非本土」、「入聯\返聯」的問題,而是墮落的政治人物玷污了「自由民主」的真義。沒有「透明化政府」,台灣永遠只是屬於「密室政治」的鳥籠自由跛腳民主

 

第三勢力不需要從兩黨失意政客搞投機組合、不需要媒體明星的光環加持、不需要你死我活的意識形態,只要唾棄「墮落」的政黨與「不長進」的政治人物,我們只求政府、政黨、政治人物給我們一個「清楚精確的帳本」,讓人民有數字來進行對政客的管理。

 

我們無能也無意取代兩大黨,他們卻要置我們於死地,

因為我們要將陽光引入國會,而心地黑暗的人總是見不得陽光,

百萬狂潮推不倒權力的堡壘,正義的陽光卻能將吸血鬼送上天,

因為,陽光就是最佳防腐劑

 

橫陳在黑金國會前的兩道護城河:一是相當年輕人半年薪水的二十萬保證金,一是違憲的十席區域門檻,綠黨需要280萬作為選舉保證金,我們需要人民的支持共同買這場入場券。

 

德國採用比例代表制,綠黨馬上崛起,魯爾黑鄉改頭換面變陽光城;

瑞典綠黨還來不及執政,政府就宣示2020年無油國目標;

想要好生活,就要從政治的小小改變開始。

 

地球萬物需要陽光、空氣、水,第二票投綠黨,台灣才有藍天綠地!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張輝山

一、現任

屏東縣高士國小教師

二、經歷

高雄市教師會理事長 1996.7 1999.1

全國教師會第一、二屆理事長

 

陳曼麗

 

一、學歷:美國聖地牙哥國家大學環境管理碩士及公共行政管理碩士

 

二、現任:(2006-2007年)

. 1. 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 理事長

2. 台灣綠黨 共同召集人

3. 21世紀憲改聯盟‧教育傳播組 召集人

4.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常務董事

5.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 常務理事

6.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 常務理事

7. 看守台灣協會 理事

8. 台灣21世紀議程協會 理事

9.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理事

10 台灣社會福利總盟 常務理事

三、經歷: 1980-1991 律師事務所 辦公室主任

1988 加入主婦聯盟

1989-1991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董事 (第12屆)

1991-1992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秘書長(第3屆)

1992-1996 出國進修環境管理及公共行政管理

1996-1997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秘書長(第89屆)

1998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副董事長 (10)

2000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秘書長(第11屆)

2001-2004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董事長 (第1213屆)

2001-2003 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 理事 (第1屆)

2003-2005 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 副理事長(第2屆)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不分區立委輪替

綠黨提名四名不分區立委候選人,鎖定第二張政黨選票的5%得票率,只要跨過門檻,綠黨將有兩個立委席次。排名在頭兩名的不分區立委候選人,擔任立委的任期以兩年為限,時間一到即刻辭職由排名第三、四名的候選人遞補。未上任或卸任者,擔任立委辦公室主任。

輪替制度將可發揮二個席次卻有四個立委的效益,而且社運人士輪流進去「一窺廟堂之奧」,對於往後的社會改革有極大幫助,同時讓政治光環擴大一倍,四年之後等於創造四個政治明星,可以加速擴大民間的影響力。

 

2.   政黨補助款成立「NGO發展基金」

只要政黨的得票率超過5%,即可得到每年每票50元的政黨補助款,也就是說,政黨票不只代表認同而已,還等於捐款給該政黨200元。以國、民兩黨為例,平均得票率為40%,每年各自可得到約2億元的補助款,四年下來他們都可從國庫領走8億元。

政黨也只是人民團體的一種,何以規模較大的政黨可以得到如此豐厚的補助,而其他公益性質的人民團體或小型政黨卻只能燃燒理想、慘淡經營。政黨在社會上已具有資源分配的主導權,政治人物的待遇也優渥,竟然還利用政黨補助款來大括人民的血汗錢!

綠黨一旦得票率超過5%,每年將可得到2500萬的補助款,四年總計約一億元。綠黨將捐出政黨補助款成立「NGO發展金」,並邀請各領域NGO的代表與學者組成「管理委員會」,其中將涵蓋:性別、勞工、環保、族群、與文化等。「NGO發展金」的目的在協助NGO財務獨立,減少NGO對政府的財務依賴,讓NGO重新找回監督政府的權力。

 

3.   立委薪資與福利

目前的立委薪資為18萬多,加上助理費與福利,國庫每月將近花70萬元養一名立委。席次減半後,每名立委的助理人數將增加一倍,養一個立委每月所花費的錢將超過110萬元。

綠黨的候選人一但當選,將捐出一半的薪水,作為NGO發展之用。此外,綠黨所提名的十位區域立委候選人,倘若在區域選舉中落敗,而綠黨的不分區席次有斬獲,落選的區域立委候選人將直接進入立法院擔任助理。綠黨決不會有人頭助理冒領薪資的事,而且區域候選人不會於選後就中斷地方議題,且能利用立法院的資源深耕地方組織發展。

 

4.   公費選舉

台灣的選舉制度已經成為有錢人才能參選的貴族遊戲,就算候選人自己不是有錢人,也要有金主支持才得以參選。倘若國家重器、公共資源的分配都是由上流社會來決定,平民百姓就變成只能拜託與等待有錢人來施捨!

因此,斷絕政治人物與背後金主共同組成的黑金結構,台灣的選舉制度一定要轉向公費選舉。公費選舉將平民參政的金錢門檻,同時也可解決當前鋪張浪費的選舉文化。無論綠黨當選與否,將持續推動公費選舉制度,鼓勵公民參政。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前總統李登輝說第三勢力可能越來越大,近日論壇版也有多篇文章論及第三勢力如何突破台灣目前的惡性兩黨制,若從國內政治的兩元對抗脈絡找答案,必陷入既期待又悲觀的矛盾情結,若從歐洲綠黨崛起的經驗來看,不妨樂觀地想像各種可能性。

 

綠黨是當前唯一全球積極而廣泛串連的政治力量,200172國綠黨代表第一次集會通過「綠色憲章」六大核心價值:生態智慧、社會正義、參與式民主、非暴力、永續發展、尊重多元。不同於過往共產國際的歷史,全球綠黨聯盟是個價值共享的平台,沒有一套強制性的大論述與政治軍事戰略,充分尊重區域差異性與自主性,而各國綠黨都是當地社運團體的串連平台,非傳統概念的政黨,許多綠黨的黨名甚至只稱作「綠人」或「綠色選舉名單」。

 

目前綠黨以歐洲地區最為強大,在歐盟議會擁有42席、各國國會席次總計有250席,中央政府閣員十席。在綠黨參政史上,開第一槍的是1972年的紐西蘭價值黨與次年的英格蘭人民黨,但遲至1983年德國首次實施比例代表制,綠黨才突破臨界點,一舉獲得5.6%選票與27席國會議員。明年台灣將實施的兩票制,單一選區勢將鞏固兩黨制,親民黨已因此謝幕,但全國不分區的比例代表卻是制衡兩黨的重要槓桿。

 

所謂「中間選民」是複雜而歧異的概稱,因而在區域選舉的單一選區,兩邊極端者所決定的人選擁有「基本盤」,第三勢力就算大團結,在棄保效應下也難以匹敵。英國及美國的綠黨都曾經拿到15%的得票率,卻因沒有比例代表制無法產生國會議員,難以發揮影響力。但全國不分區的比例代表制,便能拋棄過去小黨在區域選舉低得票率的失敗陰影,以目前兩黨對抗天怒人怨的情境下,理論上存在N個第三黨,也就是民主內戰的維和部隊,必是多國聯合部隊。包括以永續發展跳脫統獨糾葛的綠黨,在先後兩個社會對抗軸線下所拉出來的第三社會黨,堅持本土並重新定位中間偏左的台聯黨,從國民黨基層農會組織裂解出來與企業家二代結合的農民黨,都擁有其社會基礎,但在選罷法不許政黨聯盟且欠缺長期合作默契下,硬湊在一起卻可能一加一小於二,選後合作似乎較選前聯盟可行。

 

在選制改變之外,當年德國社民黨的嚴重右傾,以及蓬勃發展的公民組織,也是綠黨發展的沃土。國、民兩大黨對環境議題的態度幾乎一致,謝長廷與馬英九都以「尊重環評」來推卸蘇花高的決策責任,替代方案則是以洄瀾夢想聯盟的民間方案「拿香跟拜」;民進黨政府積極推動台塑鋼鐵及中油五輕就地更新,不惜犧牲台灣珍貴環境資源製成廉價鋼鐵與塑膠銷往中國,國民黨則迴避表態。民進黨被綠色環保陣營開除黨籍是遲早的事,馬英九雖對環保團體頻頻釋出善意,但與國民黨不能劃等號,其擁核神主牌更是一大障礙,關心環保的選票等同被兩黨遺棄的無主物。

 

高爾與IPCC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全球暖化是最熱門的國際政治焦點,近日中央大學民調有半數民眾對自然環境保護不滿,另一份民調有高達八成民眾對地球生態與環境永續的問題感到憂心,顯示兩大黨已背離世界趨勢與主流民意;而2005年中正大學研究則有一成五民眾認為「環保比經濟重要」,讓綠黨在第二票的空間大有可為。兩大黨對勞工、農民等社會弱勢也是雷同的態度,以此來看,在立委選後,台灣不無可能出現數個第三黨。

 

 

載於蘋果日報 2007.11.13 

潘翰聲(綠黨秘書長)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針對兩大黨欲透過選罷法修正與提高候選人保證金以封殺小黨,29日貴報社論呼籲「就給第三勢力留下一點存活空間吧」,後者在綠黨、第三社會黨與民間團體的抗議下踩煞車,前者在立院朝野協商高度共識下,本週五前將拍板定案,在不利小黨的遊戲規則下,任何來自草根、真正的第三勢力仍是困難重重,進而鞏固由兩大黨壟斷的金權政治格局。

 

選罷法修正案目前已協商通過或等待最後確認的條文,包括自動驗票機制、政黨聯合推薦、政論節目的名嘴條款等,都充滿朝野各取所需的利益交換;而第二十四條規定小黨必須提足十個區域候選人才能列名政黨票,儘管有學者質疑違憲,卻因符合大黨利益而成朝野共識。民間團體所提「公民否決票」的進步法案,則因危及現任立委「比爛」的政治運作常態,根本未排入主流議程之中。因應國會減半,立院也協商調高助理員額與經費,並準備將辦公室打通變大,使其整體預算可能不減反增,人民原欲懲罰政客反倒害了自己。

 

區域選舉從多數名額改為單一選區,理論上可排除少數立場極端者,卻產生代表性不足、票票不等值的副作用;歐陸各國以第二票的比例代表配套來平衡,充實政治上多元價值代表性,並促使政治文化從對決走向協商,讓社會少數與弱勢的力量也能在國會發聲。德國在1983年採取比例代表制,綠黨聲勢鵲起進而「綠化」歐洲政壇,鄰國丹麥甚至有該國所有政黨都是綠黨的說法,這是歐盟積極推動再生能源,擺脫石油危機,生活品質令人稱羨,背後的政治結構因素。但英美的兩黨制讓小黨毫無生存空間,即令綠黨曾獲得15%的選票也無法取得席次,政治部門無法反應社會的變化,導致投票率低落、民眾欠缺政治參與的代價。

 

若依二讀通過條文,小黨必須提名十席必然陪榜的區域,加上二至四席的不分區候選人,乘上每名二十萬元的保證金來計算,政黨票的「入場券」即將近三百萬元,讓環保、勞工等弱勢政黨,還沒出場就先大失血而輸在起跑點上。台灣兩票制的席次分配為日本並立式,計算門檻採取國際上偏高的五%,不分區名額不到區域的半數,加上候選人於區域與不分區雙重提名的機制已在朝野協商中被否決,整個遊戲規則不利於小黨。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修法內容,包括放寬候選人選舉經費上限、放寬賄選標準,都為鞏固金權政治鋪路。依草案計算之立委選舉經費上限,約為一千六百萬元,遠超過立委四年任期薪資總和的九百六十萬元,為「回收」選舉開支,下焉者運用權勢將國家資產納為己有,顧忌羽毛的立委則將奔波於財團與金主之間,如何能專業而公正地審理法案,並為國庫把關?由於不可能有獨立公民的年輕人花得起上千萬元,這場金錢遊戲只剩政黨子弟兵、政治世家第二代與財閥代表的寡頭壟斷,這就是為人所詬病的「資產階級民主」。

 

這種金權政治結構下,真正的第三勢力仍舊難以出頭,而兩大黨在區域之外,連不分區都要「整碗捧去」,民主內戰的政治焦土永遠長不出清新的芳草,台灣豈有明天。

 

載於中國時報 2007.10.31  標題改為:難道要讓第三勢力消失

潘翰聲(綠黨秘書長)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塑鋼鐵環評案一日在環保署與官方代表運作下,未依照專案小組及新任環評委員會前會決議進入第二階段環評,未來若重組專案小組再審,極可能翻案而迅速通過環評。在看似環保與經濟發展衝突的表象下,隱隱浮現對於台灣產業發展策略的不同路線,在台灣島嶼生態系環境資源有限的狀況下,應立即辦理鋼鐵與石化等基礎工業的政策環評,再進行台塑鋼鐵、國光石化、三輕擴建等個案環評。

 

鋼鐵、石化、水泥等傳統產業,在進口替代階段,曾為台灣經濟發展奠定基礎,但也造成像高雄後勁地下水可以點燃的嚴重汙染,並付出國土山川被啃噬而蒙塵的代價。時至今日,鋼鐵業所佔台灣的GDP直接貢獻降到僅約6-7%,二氧化碳排放卻占總量的二至三成,從消耗環境資源與創造經濟果實之間的比例來看,繼續擴張傳統產業不具效益,有必要審慎評估。

 

另一個論辯的焦點在於基礎工業的自給率問題。政府依循傳統國家安全觀點,認為自給率應朝向百方之百,以免受制於他國;但目前全球經濟已是相互依賴的體系,任何一項產品的供應鍊幾乎都橫跨數國,標準化的基礎原料已被稱作商品(如鋼胚、鋼筋)自由流通,唯有技術層次較高的專用材料(如汽車用鋼板)才具有戰略意義。在環評大會上,經濟部工業局局長陳昭義主張,2010年全球鋼鐵供應缺口四千萬噸,「到時連買都買不到」,根本是危言聳聽;舉2003年國內搶購中鋼鋼品更是離譜,那是官派董事長刻意壓低盤價,以籠絡中南部選票而扭曲市場的結果。政府官員的產業常識竟比股市散戶還不如,根本瞧不起環評審查的專業性。

 

討論台灣鋼鐵自給率的特殊性,更在於上瘦下肥的金字塔產業結構。依金屬中心的供需調查,我國上游粗鋼年產量約1900萬噸、自給率76%,但下游鋼材約3900萬噸、119%,供過於求600萬噸,每年出口一千餘萬噸鋼材,主要銷往中國大陸市場。台灣以低於國際市場的油、電、水價,補貼國內製造業,最終的受益者竟是執政黨口誅筆伐的「敵對國家」。

 

台塑鋼鐵是一貫作業廠,上游粗鋼將全部自用而不外賣,就像台塑六輕不會供料給下游競爭廠商的狀況一樣,所謂上游自給率不足依然存在,上窄下寬的不良產業結構也未改變。其新增750萬噸的產能投產後,台灣鋼鐵產業幫中國代工的比重將從一兩成躍增至三成,更加深對中國的經濟依賴。這等於浪費台灣珍貴的資源,做成廉價的鋼鐵與塑膠賣到中國大陸,台灣不就成了中國的離島工業區,而阻擋環評進入二階審查的環保署,就淪為「中國離島工業區開發署」,難道這就是送給對岸十一國慶的大禮?

 

台塑鋼鐵預計每年排放1490萬噸二氧化碳,國光石化則為712萬噸,通過這兩個開發案,等於台灣幫中國大陸負擔220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額度,以每噸減量成本六千元來估算,等於台灣每年送給中國1320億元。

 

陳水扁總統今年三度參訪台塑,指示「台塑鋼鐵環評附條件通過」,並施壓放寬六輕用水限制,在國族主義的激情假面下,究竟有何原因來積極推動利中不利台的台塑鋼鐵案呢?中鋼去年強調台灣沒有再設新鋼廠的空間,林文淵重掌中鋼後,這份說帖已束諸高閣,支持林文淵的工會幹部可有顧慮中鋼的未來?

 

刊載於2007.10.03聯合報,標題為「寧捨環評、為敵煉鋼」

潘翰聲(綠黨秘書長,曾任投信基金經理人)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日下午環保署將進行蘇花高環評專案小組會議,兩黨都在拚選舉的熱頭上,環評委員唯有將此案延到明年五二0之後再審,才能擋得住政治人物「通過環評就動工」的壓力,以進行專業審查,而兩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馬英九更應該站出來,負起蘇花高決策責任,別再用「尊重環評」的障眼法騙選票。

        蘇花高興建與否的議題,在民進黨總統初選過程中,時任行政院長的蘇貞昌受到謝長廷、呂秀蓮、游錫堃圍剿,但長昌配之後,顯得尷尬而鮮少表態;反是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在花蓮Long Stay時,不表態支持蘇花高,而主張配套措施,逼得謝陣營公開回應。其實馬英九所提的花蓮輕軌電車、花東縱谷小火車、增加太魯閣傾斜式列車、公交車路網規劃、開發藍色公路等措施,基本上不脫洄瀾夢想聯盟當年的構想,而謝長廷「東部領航計畫」也是類似的規劃,亦即兩黨總統候選人都認同民間團體對於蘇花高的替代方案。

        但蘇花高已經泛政治化,成了地方立委選舉的工具,民進黨提名的盧博基和國親聯合提名的傅崑萁,都搶推蘇花高來爭功,均與該黨總統候選人的立場南轅北轍。會出現如此弔詭的事,全然是政治人物的怠惰,以及選票考量的算計。由於蘇花高有十一條斷層帶,是北宜高的兩倍,其地質破碎程度遠甚雪山隧道,未來必定追加預算達兩千億元以上。一個經濟效益不高卻嚴重破壞環境的交通建設,如果放在全國選舉的尺度來看,顯然是負面的;但在地方上,卻是各黨各派垂涎已久的建設大餅。

東華大學曾做過一份民調,循及花蓮民眾是否支持蘇花高,贊成者高達65%,但考慮交通壅塞、污染、以及台鐵改善方案、蘇花高經費移作地方發展,贊成比例降為19%。作為負責任的未來國家領導人,應該勇敢面對自己的價值判斷與地方樁腳利益的衝突,但二組總統候選人卻工於選票精算,深知關心這個錢坑開發案的全國納稅人,必然多於地方工程受益的派系樁腳,因此兩黨總統候選人皆不願公開支持蘇花高,以免流失理性的中間選民,卻也不敢公開反對蘇花高,擔心區域立委席次讓給對手。

於是謝長廷與馬英九皆曰「尊重環評」,把決策權丟給環評委員承擔,希望總統與立委的選票都不流失。但是第七屆環評委員上任以來,許多第六屆環評委員嚴格把關的案子,包括應進入二階審查的台塑鋼鐵案及認定不應開發的樹谷園區案,都被退回另組專案小組重審而敗部復活,史上最貴的捷運信義線延伸段則是輕騎過關。如此曖昧的態度,與宣稱「尊重環評、一定要建」陳水扁總統僅是五十步和百步之別,環評若在其卸任前運作通過,新任總統翻不翻案都陷入政治道德的困境。

馬英九說「要做總統的人不能亂騙別人」,那他怎能拉起傅崑萁的手喊當選?以反蘇花高贏得黨內初選的謝長廷,若為盧博基站台,又如何面對黨的基本價值?兩人對於蘇花高的一堆口水,不都只是在騙選票而已!

 

刊載於2007/11/1蘋果日報

潘翰聲(綠黨秘書長)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車日在台北市已舉辦六年,卻還是跳脫不出封街嘉年華式的宣導活動,用獎品鼓勵民眾參加的準賄賂心態更走火入魔,甚至連座談會都因為抽獎而報名額滿,難道又是公關公司的餿主意?

 

六年來台北市的人口是減少的,汽機車數量卻是持續創新高趨勢,平均每年增加九千輛汽車,證明鼓勵大眾運輸的口號徹底失敗,而日前單車婚禮的活動竟出現假新人的荒謬事件,顯示市政府將單車視為作秀道具,已經秀過頭,「低碳城市」的理想愈來愈遠。

 

前市長馬英九曾提出大眾運輸比例達到六成的目標,但目前實際比例只有45%完全跳票,僅是香港的一半。而市府所引以為傲的捷運人次增加也只是排擠了公車運量,對於實質改善整體城市的公共運輸使用效率,並沒有顯著幫助,2001-2006年間,平均每增加三個捷運人次,就減少兩個公車人次,捷運與公車之間竟是競爭關係大於合作關係。

 

台北盆地並無重化工業,但氣喘兒的比例高達13%,較工業區環繞的高雄有過之而無不及,且台北市民一年之中平均每十人就有一人會因肺部疾病而看健保,交通問題已經嚴重危害民眾健康。政府應立即訂定「汽機車總量管制」策略,提高私人機動車輛使用成本,將其外部成本內部化,以積極壓抑小汽車成長,並發展大眾運輸等環境友善的綠色交通,回歸國際無車日「在城市裡,我不開車!」(In town, without my car)的精神。

  

嚴格來說環保秀並非壞事,但不能老是停留在推廣環保意識的層次,而應該提升到具體政策層次。目前捷運限制自行車只能在假日時間,開放淡水-新店線十五個站進出,根本上假設單車只是休閒工具。應該讓捷運搭載單車成為普遍原則,僅尖峰時間為例外,使單車從休閒進入日常通勤工具。統計上,約有六成捷運乘客進出車站需再移動二公里,這樣不長不短的距離最適合單車接駁,因此捷運週邊的單車路網規劃便非常重要。今年無車日台北縣市政府間這十二公里的路線,就可以是第一條市區自行車的幹道。

 

全球商業與文化首都的紐約,政務繁忙的市長彭博,為兌現選舉承諾,每週兩天搭大眾運輸或單車上下班。郝市長若能每月抽出一天率領交通局官員騎單車上班,體會鐵馬族的辛苦與危險,這樣的鐵馬秀才能真正感動民眾,「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將是最佳寫照。

 

潘翰聲(綠黨秘書長、台灣環境行動網理事)

 

載於-2007/9/15自由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前高等行政法院裁定天母蘭雅公園地下停車場停工,看似環保與開發的衝突,然而若開發的必要性禁不起檢驗,則生態環境的價值更需要被捍衛。

 

姑且不論供需之間的區域分配,近年來台北市政府平均每年新建兩千個車位,遠遠追不上汽車每年增加九千多輛的速度,再從每個車位超過百萬元的平均成本來算,顯然公共支出永遠無法填滿這數百億元的大錢坑,而蘭雅公園停車場預估興建經費可能由2.4億元暴增至3.8億元,對目前市府163億元的財政缺口,更是雪上加霜。且當地路面停車位約有四千個,對街的大葉高島屋停車場也有兩千個,平常使用率約五成,從數據上看不出興建停車場的必要。

 

依公平正義的原則,強勢的小汽車已經佔據城市過多的空間,其停車需求理當循市場機制解決,弱勢者的大眾運輸更需要政府資源的投注。但小汽車主永遠都在抱怨停車位不足,就像嫌油價太貴一樣理所當然,市府欲在寸土寸金的市區闢建停車場,便自然將眼光放到學校與公園,先前掀起校友搶救風潮的大龍國小,其開發動力也是地下停車場。

 

一般民眾因資訊不足,認為地下停車場對樹木沒有影響,無可厚非。但是官員是為公共利益服務,施政必須作全面考量,不可輕忽人工地盤對環境生態與防災的衝擊。2004年台北市政府舉辦植樹活動時,曾引述印度加爾各答農業大學德斯教授的研究,不含花、果實、木材和造景等狹義的商業價值,一棵50年老樹累計生態價值達19.6萬美元,其中地底下的涵養水源與改善土壤肥力,就佔了35%。開發地下停車場所付出的不僅是帳面上的硬體建設成本,還有生態損失可以計算卻未被計算的機會成本。

 

一棵樹有多高、根就有多深,根系廣度更依樹種不同可達兩三倍遠,許多底下是人工地盤的綠地,充其量只是大型盆栽,其樹木不容易長得好,大安森林公園未來將有明顯的實驗組與對照組可供印證。在大樹底下與周遭的建築,人們為防水防裂而感到棘手的另一面,卻是值得我們為子孫守護的豐富生態系。原本日式宿舍群集的溫州街和青田街一帶,蟬聲一年不如一年響亮,就是因為蟬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地底下渡過,隨著國有土地逐一被高樓與豪宅啃蝕,其生機也逐漸被斬斷。

 

開發業者慣以樹木移植為保護措施之託辭,但老樹移植的存活率極低,因此台北市樹木保護自治條例第六條明定,公有土地上的受保護樹木以原地保留為原則,實際上樹保委員卻有「移走比留下多」的無奈北投公園的老樹等不及纜車弊案落幕就已枯萎,而最具爭議的松山菸廠老樹移植,年初公開說明會上就有「變數仍多、沒有道理先移樹」的共識,但包商加緊移樹後,現在寶湖國中預定地宛若樹木墳場,令人怵目驚心。樹保委員會雖提出增加原地保留樹木的折衷方案,但遠雄全區開挖的規劃案仍未改變,日前在都市設計審議會上拒絕了樹保委員會的提議。

 

松山菸廠大巨蛋距離南京敦北小巨蛋僅不到兩公里,其必要性值得深思,而週邊規模開發更大的「附屬」百貨公司、購物商場、辦公大樓、國際觀光旅館,顯然更無開發的必要性,市府在2005年底提出的規劃報告書當中也坦承,頂好商圈和信義計畫區環繞下,「市場重疊性高且競爭激烈量體考量方面,不宜太過於審慎樂觀」。

 

許多案子表面上開發的理由其實都沒有必要,政府卻那麼積極不顧民怨去推動,難道看不見的檯面下,就像樹木底下的價值不為人知?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