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樹庇蔭下的根系,大致和樹枝擴散的面積相仿。如果像台東金城武樹被柏油路面包覆,根系發展受阻而不足,頭重腳輕的大樹外強中乾,颱風來時倒塌也是剛好而已。產業界都在流行仿生學向大自然學政治,也是一種生態智慧。

樹頭若企厚栽,免驚樹尾作風颱』這是國民黨約二十年前選舉文宣的標題,他就是這樣根本沒有在怕什麼公民運動,就算選舉意外翻船也可以很快站起來。再看看政治草原上的另一棵中樹(民進黨),基本上樹蔭佔有三成的面積,有時候可以長到佔四成的面積,或當大樹(國民黨)分成兩股,他就變成最大棵的樹;但這棵中樹的根非常淺而細小,曾經生病倒下至今很難復原。另兩棵小樹的根更弱(台聯、親民黨),曾經一度枯死,分別在兩顆太陽和及時雨拉拔下,再度站起來。

大樹萎縮所讓出來的空間,中樹和這兩棵從大樹分出來的小樹,是無法完全涵蓋的,所以「又有人」想要來種「第三」棵樹。栽新樹苗,插枝的確比較快(如現有兩棵小樹),但沒有主根不夠穩,也很難長成大樹;自己從種子開始種,才有完整良好的根系,其實只要選對適當的樹種,也是可以又快又壯。尤其,最近很多小蚯蚓願意來鬆土,將改變整個政治環境,對新樹或舊的中、小樹,都大有幫助。

 

從樹根翻轉台灣!

青年選里長為何是重要策略?

 說故事的鋪梗到此為止,接下來硬梆梆的來談,幾個最近對於鼓勵青年投入里長選舉,常見的質疑:(1)選里長很難撼動體制,(2)里長的權力、可做的事有限,(3)把未經訓練的年輕人丟進去是一種傷害,也很難選贏,(4)里長根本就應該廢掉

 

 

一、參選運動會改變里長及選舉

 

1990年代初,台北都市社區運動蓬勃,就有切入里長做社造的路線,但只是單點的突破,有些成功選上里長,也做得很好,但次屆又被老里長奪回去。另一方面,以前的里長,很多都是兼職,也沒認真做。19971998年間,婦女新知和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推動「女里長連線」,進而發展成「專業里長連線」,是第一次有組織的推選里長運動,從此台北的里長,專職的比例大幅提高,也被里民要求辦許多的活動。

這個運動的核心組織者彭渰雯(綠黨),當年以一個碩士剛畢業的NGO幹部投入大安文山市議員選舉,便得到一萬多票。我當時服役中利用休假去她的競選總部,就有剛參加里長選舉的年輕人幫忙助選。

 

反挫的力量也是有的。2000年初網際網路開始普及,有一封村里長福利一覽表廣為流傳,最後結語是用開玩笑的語氣,叫大家都來選村里長。這驚動了原本穩若泰山的基層樁腳們,他們不曉得網路的力量會有多大,也不知道會不會真的有多少年輕人出來挑戰他們。全國村里長聯誼會「料敵從寬」,大張旗鼓集結在立法院,國民黨的李慶安接受陳情進而提案修法,原本參加村里長選舉並不需要選舉保證金,就改成需要繳交保證金。

網路上萬人響應一人到場,原本年輕人選里長的風潮沒有發生,反而因為里長保證金,澆熄了許多人參選里長的意願,里長同額競選的比例大為提高,內政部還引以為傲的「有效」政績。

今年參選村里長已經引起騷動了,如果社會改革的力量沒有真的進去,體制會立刻展開自我防衛,就算沒有再設下奇怪的障礙,機會之門在往後(四年或八年後)一定會變得比較狹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