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綠黨為何而選?政治是社會價值的權威性分配,而選舉是政治權力分配的主要機制取得政治權力,將可站在有力的槓桿點,加上大量金錢等有形資源挹注,改革才能事半功倍。就算一時尚不能當選,選票高低仍是影響力的重要的指標綠黨因為不得不選區域,選前布局和選後檢討,便很容易放大了區域候選人對政黨票的關鍵性,像是先有了答案再來找理由

有無區域候選人並非當地政黨票高低的關鍵。

A.即使沒有區域候選人「固票」,該有的政黨票還是不會跑掉。

B.政黨票與候選人活動強度關係不大。

C.候選人對區域生活圈的擴散效果有待深入分析。

D.綠黨區域競選總部的概念。

有經營的候選人票無法轉換為政黨票的難題待解。

三、區域候選人能帶動政黨票嗎?

 

1.綠黨為何而選

戒嚴和媒體封鎖時代,用參選來傳達理念,即使是20萬元不合理的高額保證金,透過選舉公報投遞到府也是有點划算的。時至今日,綠黨參選已經不是這個層次,儘管主流政治仍用「選理念的」來看待綠黨(選不上的、不求當選的),但我們自己是以當選為目標。

 

因為政治是社會價值的權威性分配,而選舉是政治權力分配的主要機制。環境議題的個案層出不窮,一再重複雷同的抗爭循環,必須進入體制做「源頭管制」,並改變遊戲規則,這是不得不走的路。而且,綠黨的主張被視為少數意見,就算是對的事(反對消費券、能源稅),有權力才能被聽見。取得政治權力,將可站在有力的槓桿點,加上大量金錢等有形資源挹注,改革才能事半功倍。就算一時尚不能當選,選票高低仍是影響力的重要的指標

 

全球公民環境意識的普遍覺醒,各國綠黨發展狀況不一,最主要的差別是選舉制度,比例代表制是比較有利的制度,絕對不能缺席。因此我在內部一直堅持主張,無論如何政黨票一定要參選。雖然選前判斷5%門檻突破的機會不高,但不能讓支持者無票可投而失望,要讓他們去拉票,並要知道選票的分佈,面對這堵高牆,得先墊高階梯,四年後才能跨過。

 

2.不樂之選的提名過程

目前選罷法規定,政黨票必需有十個區域候選人,這對小黨來說當然是「不樂之選」,像新黨和台聯可以不提就不提(前次得票高於2%),台聯也從過去的經驗認為,區域候選人不是政黨票能否過門檻的關鍵。綠黨因為不得不選區域,選前布局和選後檢討,便很容易放大了區域候選人對政黨票的關鍵性,像是先有了答案再來找理由

 

去年綠黨尋找區域候選人的原則依序是:未來準備繼續參選縣市議員,人口多且密集的區域,綠黨得票率較高的選區,環境或社會議題的各領域代表(近似不分區的品牌效果),各區平均分配(地方版新聞的曝光)。

 

因為四年前的選舉保證金借款尚未全部清償,去年初以區域候選人自行籌募保證金為原則,使得尋找候選人非常困難。另一方面,不分區候選人的徵詢一直碰壁,寄望高號召力的人選帶動區域候選人投入參選的策略也行不通。

 

第一階段的候選人比較確定會「認真選」,包括台北市信義區潘翰聲、新北市淡北八里王鐘銘、新北市土城三峽楊木萬、台中市西南屯蔡智豪、高雄左楠林震洋,都是男性,由於綠黨黨章規定單一性別比例不得低於三分之一,更增加後續尋覓候選人的限制條件。隨著登記日期的逼近,我們不再堅守自籌保證金的原則,第二階段多是「掛名」參選,但成為候選人對她/他個人投入政治也產生明顯的激勵效果,有些選區也有一點資源捲進來。

 

3. 有無區域候選人並非當地政黨票高低的關鍵

如果脫離前述決策過程的脈絡,很容易誤以為區域候選人可以帶動政黨票。這不是要抹滅候選人和團隊的競選努力,而是為了往後提名策略不至於產生誤判。以下幾點觀察:

 

A.即使沒有區域候選人「固票」,該有的政黨票還是不會跑掉。

(1)大安區是台北市(也是台灣本島)得票率最高的行政區,並無區域候選人,未提名的內湖區和南港區也同樣維持高檔(特別是慈濟園區開發案所在的兩個里),其他在前一節所提到的新竹市東區等二級城市都有同樣的情形。

(2)新北市板橋至新店這個半都會半邊陲地帶得票,也高於較外圍有候選人的土城三峽。

 

B.政黨票與候選人活動強度關係不大。

(1)北投、天母的張育憬,和文山、南中正的余宛如,都是中低度競選活動,但仍開出不錯的成績,歷年這些區域都是綠黨得票相對較高的區域。

(2)彰化海線北區鹿港週邊的施月英,最後十天法定期間才有競選活動,台南永康、南關線的林民昌,則是中低度競選活動,選舉結果有該縣市相對較高得票率的行政區,也有得票率偏低的地區。我認為主要是環境議題、選區的都會特性,見前一節分析。

(3)台東謝文漢幾乎沒有選舉活動,看似與低得票率有關,但必須注意,台東其實有高比例的選民劃歸原住民選區,不會投給區域的謝文漢。

(4)其他五位「認真選」的候選人,該區政黨票都還不錯,潘翰聲、王鐘銘、楊木萬都有長久經營,蔡智豪和林震洋都是首次參選,也是當地首次有綠黨候選人。

 

C.候選人對區域生活圈的擴散效果有待深入分析。

(1)單一席次在都會區的選區太小,候選人的活動,可能擴散至鄰近選區。

(2)媒體地方版報導的宣傳效果。綠黨相對於主流政治人物顯得另類,候選人品質高,因而具有新聞性。無所為的態度,像施月英、謝文漢單槍匹馬去登記、抽籤,更容易被凸顯報導。

 

D.綠黨區域競選總部的概念。

綠黨近年來第一次在中南部推出候選人,等於帶有綠黨在該縣市的指標品牌的色彩,但原本區域競選總部的構想(台中-中部,高雄-南部),現階段而言太過理想化。台中的蔡智豪是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與在地團體間的關係緊密;籌備高雄支黨部的一群朋友,和既有的在地社運團體並無太多關聯。

 

4.有經營的候選人票無法轉換為政黨票的難題待解

 

當我們提名一位新人,很難寄望他能帶動很高的政黨票;但提名有地方經營的候選人,可能也無法全部轉換為政黨票,導致其個人得票高於政黨票。上屆鍾寶珠在花蓮區域參選,本屆楊木萬在土城,都發生類似情況。信義南松山潘翰聲是特殊的選舉策略,淡水王鐘銘得票較一年前市議員萎縮,則是另一個狀況。

如何將個人支持轉化為政黨認同,需要更深入的研究與訪查。我們不能忽略,每次選舉都是在不同的候選人或政黨選項之間,選民作「相對性」的比較,而選舉成果的探討,則面對更多的變數,本質上不同,也是更為複雜的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anhan3 的頭像
    panhan3

    給地球噗仔聲-潘翰聲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