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市政府才幾百公尺的松山菸廠,只要妥善規劃必能成為極具吸引力的觀光資源。去年外國觀光客來台人數約352萬人次,其中日本觀光客就超過一百萬人次,兩國之間的歷史連結不但是無法複製的觀光資源,更比溫泉養生或美食活動,更能刺激雙方重新對話殖民歷史課題。

 

松山菸廠興建於1937年,當時台北市區的人口已達27萬多人,在短短三十年間成長了三倍,成長率遠超過日本內地。市區邊緣的大型工業地景,包括台北酒工場、台北煙場、高砂麥酒株式會社、日華紡織會社,均沿著鐵路而建;松山煙草工場就緊鄰鐵道部松山工場,鐵道可直接通入菸廠北半部的原料與成品倉庫,方便榨取從美濃等南部輸送上來的菸草,再從基隆港送出成品,供應中日戰爭爆發後激增的軍煙需求。

 

松山菸廠是那時亞洲最大的一貫作業現代化菸廠,其大片玻璃的建築形式以及工業村概念都相當先進,不僅有宿舍、食堂、公共浴室、托兒所、育嬰室、哺乳室、醫護室、手術室、藥局、福利社,連水池、花木與運動設施也設想在內。其鍋爐房的煙囪是郊區進入市區的重要地標,舊煙囪與一○一大樓相輝映的強烈對比,時空趣味令人玩味再三。松山菸廠於1998年停產,台北早已脫工業化進入服務業城市,成為掌控全台的政經文化首都,由松山菸廠來見證與訴說台北身世,正是城市博物館最佳選址。

 

若干年前早期菸廠日籍員工組成的「氧氣會」來台,眼見廳舍前手植的三株迎賓黑板樹不禁老淚縱橫,愈老愈美的綠地與古蹟,與歷史連結將更為緊密。1932年台北州第三次都市計畫,為六十萬人的規劃人口配置了多個大型公園,現在台北已經是兩百五十萬人口的大都市,大型公園卻未超過昔日規劃,陳水扁強制拆除康樂里引發爭議的就是十四、十五號公園。二十年前黃大洲聽見了民間「保留城市一片綠肺」的呼聲,否決在七號公園預定地興建體育館,拆了眷村之後改闢大安森林公園,經過十年樹木略見雛形,但都市人對綠地與休閒的需求無法滿足,許多小孩排隊幾十分鐘,只為了盪幾下鞦韆。

 

在松山信義區,五號公園變成小巨蛋,六號公園的國父紀念館有一半以上是水泥地,假日擠滿期待喘息的人潮。東區百貨公司早已過剩,也不需要多一顆巨蛋,但這座城市需要另一片綠肺,才能成為一個健康的有機體,進階到二十一世紀低碳的生態城市,因此松山菸廠應規劃為古蹟森林公園,而不是使用率低的巨蛋,以及百貨公司、觀光旅館等高聳的水泥建築。

 

攤開藍晒的「總督府專賣局松山菸草工場」計畫圖,驚見大巨蛋BOT案預定位置上,畫著野球場的扇型虛線。國內已經擁有六顆巨蛋的日本觀光客,不可能千里迢迢來台灣參觀巨蛋,卻可能坐在樹下,看社區棒球場的孩子健康地頂著陽光揮灑汗水,思索過去來台殖民的功過,並傾聽小市民追求生活品質的動人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anhan3 的頭像
    panhan3

    給地球噗仔聲-潘翰聲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