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寶發颱風外圍下沉橫流影響,香港近兩日空氣品質嚴重惡化,指標飆高到180的「甚高」程度,而去年至少有50天的能見度少於一公里,香港現在享受的陽光也比1950年少了37%,空氣嚴重污染逼得南丫島外籍居民及多個環保團體發起「888香港熄燈」行動,並獲得立法會及部分金融業、蘭桂坊業者的支持。同一時間亞洲金融時報報導,部分外資已經因為嚴重空氣污染將總部移往新加坡,對香港政府的「藍天行動」用腳投下了不信任票。
該報導認為香港金融版圖正逐漸瓦解,美系大型對沖基金公司Stark投資公司、Concordia顧問公司,已把在港的亞太區營運中心搬到新加坡,在亞洲掌管280億美元資產的德意志資產管理(DeAM),亞太中心主管Ed Peter也轉遷至新加坡。另一項統計也指出香港在吸引外國僱員的排名,一年內由第20名急跌至第32名,旅遊業者也表示,許多旅客都抱怨香港空氣污染使他們不舒服。在在顯示環境品質的惡化,已經侵蝕了香港經濟的兩大支柱—金融與觀光。
香港特首曾蔭權也承認,如果香港不及早採取行動,空氣污染會令人才卻步、窒礙投資、損害旅遊業,最後會阻礙經濟增長,並於7/25正式展開「藍天行動」,計畫在10月份的新一年度施政報告,以「重見藍天」作為主打議題。但曾蔭權並不支持「香港熄燈」活動,並歸咎於有70~80%污染來自於中國廣東的珠江三角洲;環保團體則認為,香港本身兩座未採用全面脫硫設備的發電廠和五十萬輛汽車的廢氣,才是最大污染源,並要求大力推展再生能源。
雖然香港官方與民間對於污染的控制有著不同的認知與解決方向,但基本上都體認到唯有良好的環境品質才能確保經濟的持續成長。而台灣剛落幕的經續會,卻還在上演「環保與經濟衝突」的老戲碼,顯示台灣工商團體領導者思維自外於國際潮流,而媒體還在追逐八卦與揭弊競賽,或是兩岸政策鬆綁與否的無謂爭辯,讓人對台灣的未來深感憂心。
目前不僅經濟與金融是全球化的體系,環境問題也是跨地域的。以珠江三角洲漂移至香港的污染來說,該地大量的製造業中,由港人投資經營的就達到五、六百萬人的僱用數,而台灣承受來自長江三角洲的酸雨,台商在當地的投資所耗用的能源同樣不可忽視的。作為當今地球上最具影響力的組織型態,企業界對環境保護責無旁貸,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就是擴大利潤,發展再生能源更是台灣少數具有競爭力的利基產業。
全球自由化最徹底的香港,只因環境污染,跨國企業說走就走,台灣政治轉型後死抱不放的自由化神主牌,已經走到不得不重新檢討的時刻了。我們應該認識到,金控減半、國營事業民營化,國有土地胡亂釋出,將政府該作的事到處BOT,堅持蓋核四,都無法讓台灣到達已開發國家的許諾之地。想要讓台灣經濟永續成長,其必要條件就是環境的永續發展,「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正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在全球城市的競爭中,短暫擁有世界最高的大樓,無法讓台北信義區變成曼哈頓,提升環境生活品質,打造讓人愉悅生存的空間,才是發展的正途。
潘翰聲(綠黨中執委、曾任投信基金經理人)
刊載於2006年8月12日中國時報
該報導認為香港金融版圖正逐漸瓦解,美系大型對沖基金公司Stark投資公司、Concordia顧問公司,已把在港的亞太區營運中心搬到新加坡,在亞洲掌管280億美元資產的德意志資產管理(DeAM),亞太中心主管Ed Peter也轉遷至新加坡。另一項統計也指出香港在吸引外國僱員的排名,一年內由第20名急跌至第32名,旅遊業者也表示,許多旅客都抱怨香港空氣污染使他們不舒服。在在顯示環境品質的惡化,已經侵蝕了香港經濟的兩大支柱—金融與觀光。
香港特首曾蔭權也承認,如果香港不及早採取行動,空氣污染會令人才卻步、窒礙投資、損害旅遊業,最後會阻礙經濟增長,並於7/25正式展開「藍天行動」,計畫在10月份的新一年度施政報告,以「重見藍天」作為主打議題。但曾蔭權並不支持「香港熄燈」活動,並歸咎於有70~80%污染來自於中國廣東的珠江三角洲;環保團體則認為,香港本身兩座未採用全面脫硫設備的發電廠和五十萬輛汽車的廢氣,才是最大污染源,並要求大力推展再生能源。
雖然香港官方與民間對於污染的控制有著不同的認知與解決方向,但基本上都體認到唯有良好的環境品質才能確保經濟的持續成長。而台灣剛落幕的經續會,卻還在上演「環保與經濟衝突」的老戲碼,顯示台灣工商團體領導者思維自外於國際潮流,而媒體還在追逐八卦與揭弊競賽,或是兩岸政策鬆綁與否的無謂爭辯,讓人對台灣的未來深感憂心。
目前不僅經濟與金融是全球化的體系,環境問題也是跨地域的。以珠江三角洲漂移至香港的污染來說,該地大量的製造業中,由港人投資經營的就達到五、六百萬人的僱用數,而台灣承受來自長江三角洲的酸雨,台商在當地的投資所耗用的能源同樣不可忽視的。作為當今地球上最具影響力的組織型態,企業界對環境保護責無旁貸,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就是擴大利潤,發展再生能源更是台灣少數具有競爭力的利基產業。
全球自由化最徹底的香港,只因環境污染,跨國企業說走就走,台灣政治轉型後死抱不放的自由化神主牌,已經走到不得不重新檢討的時刻了。我們應該認識到,金控減半、國營事業民營化,國有土地胡亂釋出,將政府該作的事到處BOT,堅持蓋核四,都無法讓台灣到達已開發國家的許諾之地。想要讓台灣經濟永續成長,其必要條件就是環境的永續發展,「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正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在全球城市的競爭中,短暫擁有世界最高的大樓,無法讓台北信義區變成曼哈頓,提升環境生活品質,打造讓人愉悅生存的空間,才是發展的正途。
潘翰聲(綠黨中執委、曾任投信基金經理人)
刊載於2006年8月12日中國時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