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4/3最新補充]本文刊出引起大量點閱分享後,有些人就是不相信的來留言,結果德國聯邦統計辦公室發新聞稿正式聲明『德國是電力淨輸出國』(而且2012年也還是),馬英九政府真是丟臉丟到國外去了,國民黨要因為梁啟源把政權丟了是你們家的事,連核爆要散佈不實資訊讓發行量崩盤是你家的事,但阻礙台灣電力和產業轉型就是我們大家的事!
https://www.destatis.de/EN/PressServices/Press/pr/2013/04/PE13_125_51.html
<圖:法國上週的電力吃緊,推升電價上漲五成,用電高峰的現貨價格飆破250歐元>
歐洲大陸電力網絡裡各國互相借調是常態,但台電、政府、核工學界長期不實宣傳的洗腦下,許多台灣人誤以為,德國向法國買核電才能夠廢核(大誤!!)。在去年德國宣佈廢核後,不只國營的中央社宣傳國際核能工業團體的這種偏頗觀點,聯合報系甚至用社論說,台灣難道要向敵對的中國大陸買電。這波歐洲酷寒,令擁抱核能的法國電力供應如履薄冰,近日更從電力輸出變成電力輸入國,面對這般鐵證,馬政府的能源政策必定要重新思考。
法國上週的電力吃緊,推升電價上漲五成,用電高峰的現貨價格飆破250歐元,除了藉助全法風力發電量填補三座停機的核電廠容量,同時還要向境外購電應急(約佔七%),就包括逐步走向非核的德國,提供了約四座核電廠的電量。
如果擁核人士宣稱德國關掉幾座核電廠之後供應吃緊是真的,那麼同樣壟罩在寒流中的德國怎能有餘裕供應法國?根本是在於對待能源和地球的態度!由於法國宣稱核電便宜,使得法國人取暖系統超過三成以上仰賴電力;在極端氣候下,用電激增便導致供電吃緊,法國人口比德國少1千5百萬人,其全天用電量卻是德國的兩倍。
相對於法國約四分之三的發電來自核能,其他歐洲國家的發電和取暖方式則比較有彈性,且能相互結合。德國家戶小型暖氣,傳統型多燒重油或瓦斯,已轉向農業廢棄物生質能等綠色能源,而大型取暖系統則類似台灣工業界耳熟能詳的汽電共生,如利用火力發電廠發電流程中的餘熱,把熱水輸送到各家的暖氣管線,有些管線會埋在地板下,甚至可以打赤腳享受。丹麥哥本哈根以西的著名生態工業港口城市可倫堡,便自豪於供應全城的暖氣。
因應氣候變遷帶來的震盪風險,政府有義務協助人民,並要求商業界負起責任,聰明有遠見且負責任的國家,都投資並鼓勵建築物維修,而非沉溺於大興土木,來強化室內外溫度隔絕能力。英國要求所有建築不論租售,都要提供該物件的耗能程度,甚至有國家考慮,每單位耗能超過一定標準就不發給建照。政府當然不能「不教而殺」,德國鄉鎮公所層級負責公用事業的城市工場,提供建築物熱量散失的檢測服務,到府檢查你家的牆壁、窗戶還是屋頂,哪裡是漏熱大洞,對於家用暖氣並提供節能改善建議。為了節能所作的建築物修繕,不只省了自己荷包,其費用還可以抵稅,有些地方政府還提供獎助。<本段德國經驗,感謝好友chinyi Wu等人提供>
台灣政府推行的節能減碳,除了訴諸個人道德,放大自備碗筷等瑣碎生活細節,便是可能導致反效果的家電換新補貼,綠建築給予容積獎勵也是如出一轍的錯誤政策,更大量淪為政商漂綠的宣傳。真正能引導結構性改變的能源稅,財政部遲遲不推動,環保署則偏愛易生弊端的碳交易。
法國晚上七點家戶取暖是冬季用電高峰,台灣則是夏季午後一點的冷氣用電高峰,具體解決方案當然要因地制宜,但政策思考更要引為借鏡,千萬別掉到核電「便利」假象的陷阱裡頭。台灣既然已被封住製造核武的大門,又不可能發展核電廠輸出,及早戒除核電之癮,才是獨立電力系統的島國,國防長治久安與經濟永續發展之道。日本福島核災近一年來,五十四座核電廠現在只有三座在運轉,並沒有發生缺電,還帶來節電商機。台灣倚賴核電比例只有12%,且備載容量還有兩成以上綽綽有餘,現在不戒掉,核四廠運轉後增加五%就愈來愈不容易。
選舉才剛結束,連任總統也無選票壓力,非核家園不必再當作政治角力的工具。後代子孫面對萬年不腐的棘手核廢料,這才是馬英九的歷史定位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