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篇在202環評初審過後5/21寫好,投稿某報社未刊登,這次大巨蛋的環評替代方案更像是菜市場買菜!]

 台北大巨蛋環評變更案去年6月28日被否決後,廠商先依法提出僅縮小3%的替代方案,因無法說服環評委員,在5月26日環評會改提縮小9%以示「誠意」,卻還是比2003年原案大增48%的開發量體。最後官方喊價「加起來除以二」獲得有條件通過,表面上開發商讓步17%,實際上仍較舊版本大增兩三成,多賺「一棟SOGO」還有剩。台北另一切除都市之肺的開發--國家生技園區在縮小樓地板面積後,在六月十日大會確認的機會也相當高。

當「要一塊給五毛」的假折衷當道,往後開發單位就會有樣學樣,預先調高開發量體,遇有爭議就退一步討價還價顯示環保,政客則沾沾自喜地用這種假雙贏往自己臉上貼金

 

回顧過去,蘇花高速公路換上蘇花公路改善工程的新封面,去年底花蓮縣長傅崐萁率眾包圍環保署,並在會場全程坐鎮,創下重大環評最快過關的紀錄後,行政院長吳敦義立刻翻出交通部環島高速公路網的舊計畫,明示蘇花改未來會升級為蘇花高,原來縮小開發規模只是為求通過環評的緩兵之計,圖窮匕現全是一場騙局。今年四月,國光石化環評在縮小規模後闖關送大會,旋即由馬英九總統決定劃下句點,除了溼地之旅感動決策者,全國高知名度的政治壓力也是環評兩案並陳和政策轉向的關鍵。政府並未從蘇花高和國光石化的環評爭議學到教訓,國家生技園區連最基本的政策視野、必要性評估和選址過程通通被忽略,如果愈來愈赤裸裸的比權力大小和社會曝光度,那麼環評將繼續成為角力戰場永無寧日。

 

國家生技園區進駐計畫遷移的二O二兵工廠,並無大量、直接、明顯的工業污染,除了實驗動物中心之外,從一開始的爭議焦點就是生態敏感區土地開發利用的課題。古三重埔埤即便陸化、人工化,依然是國際公約定義下的溼地,最初的規劃是在上面蓋大樓,並誤導馬總統以為那不是溼地,引發作家張曉風下跪為台北的肺葉請命。在龐大社會關注的壓力下,建物量體從九公頃縮小為三公頃,似乎退讓很多,但反過來想,難道臺北盆地之大,竟無三公頃的土地,可供生技園區容身之處,而必須動用這一塊因為長期軍事管制而留下可貴的淺山生態系?

 

 

從第一次初審會議,我們就要求「本案選址和其他可能選址的優劣比較」,這是任何一個開發案都應該要做,隨便找個學都市計畫的大學生也可以做到的,何況經驗豐富的台灣世曦,但環評過程中,只簡單回應南港軟體園區已滿、林口太遠(明白拒絕到南部)。說穿了,國家生技園區根本沒有選址過程,只是中研院剛好要到這塊地,其他單位就跟在屁股後面進來搶地。沒有替代方案,根本就不符核環評法的精神。

因而開發單位無法清楚說明,原本就在共同生活圈裡的各單位,為何要大費周章把這群人搬到圍牆裡面吃午餐、喝咖啡、共用設備資源,才能發揮群聚效應。電子業的群聚效應如美國矽谷、台灣竹科都是帶狀區域,生技園區需要更密切互動的特殊性何在。而負責監理新藥開發的政府機關也放在園區內,如何避免鉅額利益的糾葛。

 

本案環評辦理預審,翁啟惠並以院長之尊主持說明會,還多次感謝環保團體參與,態度誠懇且姿態很軟,但不願做政策環評或行政聽證,以加速通過個案環評的立場卻很堅硬。翁院長雖未如政客般粗魯保證環評一定會過,但上達總統的壓力與「信心」的暗示,讓環評會議上各種有所保留的意見都不會堅持到底,環評不至於是送來就蓋的橡皮圖章,但政治顯然凌駕在專業之上。

尤其中研院一位頗受敬重的資深生態學者,換成環境開發立場的轉變令人咋舌,多次要求資源窘困的環保團體要更專業,並批評社會上有環境難民想救地球的普遍焦慮,甚至舉國光石化為例,要我們去做大量連署,來證明不是少數人的焦慮。如果環評淪落到估量雙方氣力大小,而不是評估土地世代正義的正當程序,那麼地球母親永遠都是輸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anhan3 的頭像
    panhan3

    給地球噗仔聲-潘翰聲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