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台十二建設」的三大憂慮與綠色替代方案~
馬總統嚷嚷上口的「政策環保」便是從源頭管制的角度來做,因而有必要剖析其經濟主張的招牌菜—「愛台十二建設」。雖然它只是一些粗略的概念,沒有詳細內容或架構,這2.65兆元的政府支出仍引發民間諸多批評,暫且歸納為三大憂慮:
1. 賣台建設?
馬蕭預期未來八年政府公共投資每年至少成長一成,欲透過經濟成長帶動稅收增加來支應。但這是封閉經濟體的想法,樂觀的正向循環勢必無法實現。
為避免政府大量赤字持續累積,親執政黨的學者已經提出BOT或引進外資來因應,如此開門揖盜,政府主權將有逐步讓渡給跨國企業的危機,比起向對岸投降更可能發生且不自覺。
特別留意其中佔55%經費的三大都會捷運路網,循著土地炒作與進步幻象的社會潛意識四處蔓延,台北信義線東延段平均每公里77億元的天價或許還會再破紀錄,除了少數人口極度稠密區,從建設到營運都將是嚴重的財政負擔。
2. 毀台建設?
蔣經國的十大建設,姑且不論失敗的中船與台中港等項目,核能電廠是台灣永世子孫的惡夢,鋼鐵和石化兩大高耗能產業是甩不掉的沈重包袱,高速公路將大陸型的汽車文化植入地狹人稠的海島。我們賺到已開發國家的人均所得,卻失去健康的生活品質。
除了少數軟體支出,愛台十二建設仍是工程導向為主,將釀成遍地災害。特別是民進黨八年八百億元治水預算,將加碼倍增到一千八百億元,當山澗野溪俱成水泥溝渠,水庫積滿泥漿將不再是桃園的獨特現象;而人造的黃金海岸,也將擋不住自作孽的氣候異常地球反撲。更令人擔憂的是其他政見支票,核四速建箭在弦上,中橫復建與澎湖賭場正磨刀霍霍,國光石化、台塑鋼鐵很可能算在「吸引民間投資1.34兆元」裡面,進而加速通過環評,排除惡質企業龍頭向馬抱怨的「絆腳石」。
雖然馬多次提到「造林六萬公頃」的正面作為,但所抵減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僅約200萬公噸,只是台塑鋼鐵的14%,要種樹還不如調整產業結構更快速而重要。
3. 倒台建設?
愛台建設的目標:國民所得將達3萬美金,失業率降至3%以下,每年經濟成長率6%以上。但台灣對全球體系的依賴日深,在原物料飆漲的趨勢下,第一年就要跳票。原本推馬上台的「拚經濟」意識形態終將反噬而拉馬下台,導致第三次政黨輪替。
特別是準備在2012年接續京都議定書的新國際公約,將以貿易制裁逼迫各國減碳,外銷導向的台灣面臨空前危機。馬上台前急忙和碳排放第一的舊財團同桌,卻未就教於無須政府補貼的綠色企業家。馬上落實「課碳稅降所得稅」政見,或許是挽救四或八年後倒台的良藥。
綠色替代方案
台灣從來不缺畫大餅、增加預算的政策口號,卻鮮少針對沈痾現狀進行結構性調整。以下試著用綠色觀點發揮創意,讓長年錯置的資源發揮效益,省下大筆政府稅金,並帶動社會生活形態的變革,讓超載的大地之母休養生息。
愛台十二建設 |
經費 |
比重 |
綠色替代方案 |
全島便捷交通網(捷運) |
14,523 |
54.8 |
公車便捷化、建設自行車道、拓寬人行道 |
高雄自由貿易及生態港 |
577 |
2.2 |
縣市鄉鎮行政區重新以生態系劃設、 取消各級民代的小型建設分配款、 禁絕政客的政策買票、 結合地方發展特色且有尊嚴的工作機會 |
台中亞太海空運籌中心 |
500 |
1.9 | |
桃園國際航空城 |
670 |
2.5 | |
六大產業創新走廊 |
1,150 |
4.3 | |
智慧台灣(高職免費等) |
2,250 |
8.5 |
落實小班小校 |
都市及工業區更新 |
570 |
2.2 |
停止標售都市國有土地改為綠地、 兌現五輕遷廠承諾、檢討科學園區 |
農村再生 |
1,500 |
5.7 |
鼓勵有機小農、推動公平產銷制度 |
海岸新生 |
200 |
0.8 |
重現自然海岸、全面削減溫室氣體排放 |
綠色造林 |
300 |
1.1 |
縮減高耗能產業、檢討過度公路建設 |
防洪治水 |
1,860 |
7.0 |
恢復自然河川及滯洪區、水源區國土復育 |
下水道建設 |
2,400 |
9.1 |
分散式人工濕地、綠建築 |
單位:新台幣億元、%
2008/6/1 全國NGOs環境會議發言稿 潘翰聲(綠黨秘書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