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自由時報刊登這篇文章,證明我們不是來「鬧場」的,是有論述的。
另外,今天台聯的廖林麗玲單槍匹馬到郝龍斌總部,郝的工作人員以呼口號包圍的方式掩蓋其訴求,跟宋楚瑜支持者對我暴力相向,真的是差蠻多的。
自由時報舉行的「陽光法制問題面面觀」座談會中,顧忠華教授認為,反貪腐運動目標太狹隘,現今選舉太花錢,成為金權政治淵藪。日前民進黨學運世代,更以公費選舉與進步修憲,並列兩大制度性改革,呼應其黨綱精神。筆者認為,設若排除窮人參政的高額保證金制度繼續存在,未來公費選舉的利益還是由封閉的既有政客享用,打破金權政治的夢想,恐將難以實現。
政治權力的競逐,不可能不用到經濟資源,所以需要陽光法案,使兩者的關係透明化並且接受監督,但更根本的是:從源頭降低選舉的財務需求。當代自由主義學者羅爾斯認為,除非政治自由權能保有「公平的價值」,否則正義的制度也無從確保,他便主張公費選舉,以及競選經費的從嚴限制,並確保候選人有大致相同的媒體接近使用權。
我國現行選舉制度中,略具公費選舉精神的,僅總統和直轄市長的公辦電視政見發表會,及立法委員選舉之政黨電視廣告。我們認為應將目前錦上添花式的事後補貼競選費用(候選人每得票三十元、政黨每得票五十元),改為雪中送炭式的事前補助,可用於購買電視時段,或其他郵寄、交通、政策研究等。
同時,應限制候選人自費購買電視廣告,甚至嚴格稽核競選經費,對超過上限者取消當選資格,才能讓富人和窮人傳播政治理念的成本拉近,降低金錢在選舉的影響力,避免政治人物當選後遭受背後金主的操控,或是以不法之手段回收其龐大選舉經費。
除了實行公費選舉制度,保證金的參選門檻,也應一併取消。因為其減緩參選爆炸、避免浪費國家資源的目的未必能達到,卻會大幅降低人民參選意願,使政治場域成為欠缺競爭的寡占壟斷市場,是走向平等參政權的重大阻礙。
在自由市場的假設下,如果現存每家公司都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自然會有新的競爭者加入並取代他們,不然也會有外部的力量來矯正市場失靈。政治市場的進入障礙過高,顯然是造成當前台灣「政治失靈」的重要原因,欠缺龐大財力後盾的賢能之士無從進入,沒有新血挹注的政治醬缸,便成為既有政黨的禁臠。
以各黨提名的台北市議員參選人來看,國民黨幾乎是老人天下,期待舊勢力去推動政治革新,根本是緣木求魚;而民進黨則多是以打馬求曝光的新人菜鳥,難怪台北市會變成馬扁代理人戰爭下的政治廢墟。
試想,若有熱血青年願意站出來,改寫這齣政治肥皂劇,他/她首先面對的是二十萬元市議員參選保證金門檻,這就足以澆熄這一點難得的民主火花,怎敢再想後面公費選舉的大夢呢?
公費選舉是走出當前污穢政壇的陽光大道,但保證金這顆大石頭必須先搬除,開放政治市場自由競爭,打破富人壟斷政治的局面,促進政治人物的新陳代謝,就從年底即將登場的選舉開始吧。
(作者潘翰聲 為綠黨中執委、曾任投信基金經理人)刊於自由時報2006/10/18
眼尖的人會發現這篇是修改了先前的文章再發表的,上次那篇當時是投到另一家報社沒有刊登,論壇文章的篩選標準,好像也是以時效性為最主要的吧,論點精不精彩可能就比較其次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