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當遞出名片文宣的那一剎那,不曉得對方會怎麼回應。常常像是洗三溫暖那樣,有寒天飲冰水,也有炎夏飄來及時雨的。四年前後最大的改變,大概可以這麼說,一個週休二日的掃街過程中,明確表示要支持我的,比四年前在兩三個月選舉期間獲得的承諾還要多


樂觀來說,定義綠黨的過程,就讓我們跟選民有了互動的話題:

綠黨是樹葉的綠色,是真的綠色...

全世界都有綠黨,德國綠黨曾經聯合執政,市政府推動公共自行車是跟法國綠黨學的,英國綠黨和澳洲綠黨最近都選上單一席次的國會議員...

 

綠黨2010選舉志工培訓營9/5(日)下午1:00~5:00

@綠黨辦公室北市忠孝東路一段13號5樓(捷運善導寺站6號出口)

歡迎大家一起來腦力激盪,讓選舉搞得有趣又進步!

報名請回覆[潘翰聲競選總部]panhan3.ele@gmail.com



最多的反應還是「綠黨,不是民進黨哦」,這個糾纏綠黨十年的老問題,實在令人相當挫折。我們像那個銜石填海的小鳥,激不起一點漣漪,在對抗政商巨輪的勝負,會不會只是「自我感覺良好」,整個世界裡的多數人還是不曉得你的存在。

「是新的黨哦」,這個問題更尷尬了,搞那麼多年還沒有市議員席次,真是不好意思。

 

在大眾媒體上,藍委、綠委這樣不停放送,當寫出去的新聞稿裡面「國、民兩黨」,見報後的句子就特別被挑出來變成「藍、綠政黨」,還真是整個無力。這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惡性循環,要打出一個缺口,一般人好心的建議包括:

1.找個名人加入綠黨來選。

就算暫且不論這種個人英雄主義不符合綠黨價值,更根本的,還是跳不出這個惡性循環,能夠選得上的明星真要選的話,就自己搞個黨,幹麼用你這個好像會被混淆的黨。

2.改名叫環保黨吧。

全世界就叫綠黨啊(雖然許多國家的黨名會用生態黨、彩虹聯盟、氧氣黨等等),應該是叫媒體改變習慣的說法。況且,綠黨只講環保也太狹隘了,再說台灣的奇怪狀況,如果我們真的改名,可能就會有另一群人跑來組新的綠黨,我們要跟人家說我們是以前那個有歷史的綠黨,那就難上加難了。最根本的,綠黨的人就是不想改名,雖然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人吵著要改黨徽,但是若有人敢膽提改黨名,找不到附議者無法成案,只會得到白眼。

 

只要選上了,媒體應該就沒法再忽視了吧(嗯...或許還是有會被誤解的可能)。

 


幸好,這四年也不是一片空白。

那些堅定說要投票給我的選民,通常還會補一句「都有在公共電視看到你」。

還有人開玩笑說,公共電視收視率多少,綠黨支持度就有多少。希望這樣不要害到公視。我倒希望,大家因為認識綠黨,開始發現公共電視這個專業獨立而豐富多樣的資訊來源。

 

有些人知道綠黨,是因為政治狂熱者,可以上天下地談東談西,時而大埔農民,時而國光石化環境信託,忽然急轉問綠黨的統獨立場。最後,我想他最後還是可能不會投給綠黨。

 

遇到一位舊識的政治工作長輩,他非常看好綠黨這次選情,他說「你們一點用都沒有,也沒有錢,可是媒體還會報導你們,還會追著問你們對環境議題的看法和後續動作,這個很不容易」。

 

 

街頭拜票還是非常的必要!

有時候我們辦個小小的活動,商業媒體刊了出來,我們就很高興辛苦沒有白費,「成功的短打」,給自己按個讚。

這個短短的一分鐘報導,兩黨一般候選人,是要用一二十萬才能買一則置入行銷的報導,一些金牛級的政治世家二代候選人,則是用數百萬元的「批發價」大買某政論節目的來賓席,奉送幾則沒營養的「新聞」報導。

但即使如此,我們的新聞還是會被淹沒在商業媒體的洪流裡,所以,一定要去街頭拜票,才能補媒體之不足。

 

就經驗來說,只要有活動上媒體之後,掃街拜票就會比較有反應「有看到你哦」。

我們真的是賺很大,這種窮人的歡樂,就開始有一點與富人拚搏的機會。

 

政治的投票,從知名度到確認投票的支持度,需要信任與信心。

再怎麼說,雖然看過媒體、在網路有接觸,面對面才能產生信任,手握手才會感受到溫度,是由心發出來的顫動,還是,客套的社交禮儀。

而信任才有信心,後面總是有許多不確定的事件會發生,而動搖原本的看法,只有人跟人接觸過後所產生的信任,才會在最後風雨飄搖的驟變中,依舊堅持有信心。

 

有人問,如果沒有選舉,你會在街頭與人對話,宣傳這些觀念嗎?

我回問,如果沒有選舉,你會停下腳步和一個陌生人談環保嗎?

談到地方的環保問題,大家最關心的是,社區的樹木移植、修剪,還有大巨蛋BOT開發案的現況。

以前,反巨蛋活動在媒體幾乎全面出不來的時候,我們也是利用每次的機會,到學校門口、市場、捷運口、公車站,發傳單、做連署。然而,這種非常勞力密集的組織工作,沒有辦法長時間持續下去,所以,許多的力氣就優先放在訴訟、公文往返、審查會議把關等等。

社會運動講政治實力,也講道理,所以,組織工作沒有很密、很厚,還是可以慢慢接近成功。

 

但是選舉,就是數人頭、比實力,所以一張一張蒐集選票更重要。

一定要打破「叫好不叫座」的魔咒。

 

最近在讀廖桂賢的「好城市,怎樣都要住下來」(難得超過六刷的環保暢銷書!),她提到「改變不在於可能性高低,而是集體意志的問題,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臺北大學廖本全老師也說:我們都相信「會改變」且「一定要改變」!

2010/8/31中科鬼環評最終局)

 

共勉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anhan3 的頭像
    panhan3

    給地球噗仔聲-潘翰聲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