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前馬英九曾針對環保政策,提出「政策環保」的思維,等於將環保的源頭管制,從環評再提升至更上位的政策層次,馬就任後如何落實此一宣示,愛台十二建設是否辦理政策環評,如何發展花東特色以取代蘇花高,有怎樣的石化、鋼鐵政策來面對台塑集團擴張,都將是檢驗言行一致的重要指標。

 

馬英九在台北市長任內推動的數項重大建設,未脫傳統「上面決定、下面配合」的模式,環境、健康與安全等層面並未納入決策的主要變數。貓空纜車規避環評,因而忽略山區高度密集落雷的影響,也未預見車廂燠熱的問題;松山菸廠大巨蛋BOT案,草率地未將老樹認定為保護樹木,並因違反環評法而被環保局開罰。

 

未來愛台十二建設若仍舊以兌現競選支票由上而下推動,同樣將「尊重環評」當作一個行政程序跑完,而不是在政策的源頭歸零思考,讓公民充分參與透明的公共決策過程,其環境衝擊的規模將放大數倍。另在財源籌措上若捨棄加稅,只有大舉BOT或引進外資的新自由主義道路,則可能導致「跨國企業接管主權國家」的危機。

 

其中的環保建設,包括都會區軌道運輸及下水道建設,都是集中式的昂貴建設,與分散式、小而美的永續經濟新趨勢背道而馳,如台北捷運信義線東延段平均一公里造價七十七億元的錢坑,可望編入計畫內,將是後代子孫的沈重負擔。語焉不詳的海岸新生及防洪治水,在地方黑金勢力分食大餅下,恐怕會讓水泥塗滿台灣的山川與海岸,都讓關心環境的人剉著等。

 

面對溫室氣體減量的貿易制裁壓力,馬英九提出長程時間表,分別以20082000年為基準,較國際上普遍的1990年基準寬鬆,更麻煩的是具體減量策略的失焦。十二建設提出平地造林六萬公頃,根本抵不上開發案新增的排放量,就像天天爬樓梯卻戒不掉豐盛大餐注定減肥失敗,前端的產業發展政策更為關鍵。

 

台塑集團溫室氣體排放量高達全國27%,六輕四期用水爭議尚餘波蕩漾,卻宣布六輕五期計畫,加上將進入二階環評的台塑鋼鐵,將使我國塑膠與鋼鐵產業更加深對中國市場依賴,也等於擴大為對岸負擔二氧化碳排放量,卻有助於達到平均國民所得三萬美元的政見目標,且大投資所帶動的經濟成長,是拿王永慶的所得與底層貧民來平均,馬英九究竟如何取捨?

 

囿於國民黨擁核神主牌的習慣,及少數核工產學集團的誤導,馬英九以為速建核四可洗刷台灣人均二氧化碳高居世界第三的汙名。其實核電工業擴張最大受益者的澳洲,在去年底的大選後,陸克文即刻簽署京都議定書,力主核電抗暖化的霍華德則被人民用選票唾棄。京都議定書將於四年內到期,新條約將在明年出爐,溫室氣體減量政策與成效,將會是下一屆總統大選的核心議題,馬英九的政策環保如何跟上國際腳步,將是更為嚴苛的考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