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如畫的辯證

 

當肉眼也能看到如廣告預期的美景,當常人也能用傻瓜相機拍出近似大師作品般的美景,我們才說這是沒有欺騙的真正美景,所以「風景如畫」!這句話真是反客為主的極致了,原本畫是為了留下美景的複製品,而只見過副本未見過真跡的人,因為畫太美不信為真,應有不少人認為彩墨山水事屬杜撰吧,一旦見著了本尊,反倒讚嘆起「風景如畫」。

 

再翻過來說,像林布蘭特這種登峰造極的複製技術,稱得上畫如風景,而濾鏡與曝光的多重組合,甚至圖面的適度整修,美化技法逾越了那條界線,則虛擬真實比真實更為真實,「風景如畫」便因難得一見的真誠而備受肯定。

 

受到北地長晝與長夜輪替的環境制約,北歐各美術館藏總顯得陰鬱,低密度的人口留下更多的原始林與商業林,冰河峽灣如鬼斧神工,孓遺湖泊則散佈丘陵平原間。從奧斯陸發往斯德哥爾摩的清晨列車上,窗外端來剛從蒸籠出爐的美景早點。

 

 

天頂有深藍,近一些是淺藍,這行星各處大致不變,差別僅在空氣污染的雜質多寡。而靠近地面則是紅黃晨曦帶,中間是畫筆恐怕也染不出來的一種獨特淡紫色,間或有白色紗幕被大氣壓低了,和列車行進方向一致,猜想是從桃花源飄來的仙境霧氣,也不排除是來自某戶人家煙囪的早餐副產品。往下基部看,秋收後田地顯露出褐桿黃泥,與森林灌木的迷彩綠交替出現。

 

這喚醒我記憶倉儲區某個煙霧瀰漫的風景畫作,沒有作者署名,也遺落標題與編號,尺寸應該是小號的吧。可這美景如何框得住呢,廣角鏡頭有比天地寬闊嗎,要用多少GIGA的記憶體才存得下雲煙流水的律動,那風拂過大地的痕跡,以及短暫陽光的溫煦。而那清新的嗅覺,穿透皮衣的濕寒,此時此刻的心跳脈搏,腹中的飢餓或飽足,恬靜或緊張的心理狀態,甚至初相見的悸動,恐怕都難以用科技複製重現吧。在內心交戰的辯證尚無結論之際,我不免還是要將美景依視窗切割來記錄,盡力捕捉朝陽將水汽吸乾前的剎那,保證哪天可以藉由這一點麵包屑,找到密林中的小屋。

 

 

 

幻燈機規律的喀嚓聲,抽換旅程的切片,撥動映照在牆上如畫的風景。最被推崇的必看景點,布魯塞爾廣場的一每面都是精雕細琢之作,當時我窮盡一切要留住時間把握永恆,卻未覺生命卻正一點一滴流逝,這富麗堂皇的風景就僅止於美麗罷了。而丹麥國鐵哥本哈根西方終點站的卡倫堡,雖以生態工業區與紅磚綠頂的五尖塔教堂聞名,我卻難忘社區居民共同營造的民俗博物館,以及荻休湖水鳥群與緩丘上的白色風電塔。

 

老相片會逐漸氧化變黃,錄影帶品質會隨著讀取的次數愈播愈差,儘管現代電子相簿理論上可永久保存,或許未來科技可及,還將發明各個感官的儲存與再現技術,但是人的記憶還是會隨著歲月日益扭曲與錯置,甚至選擇性的清晰或模糊,更遑論美好的事物也不敵邊際效應遞減的銷蝕呢。

 

沒有任何科技可以超越人體,不需額外添加組裝任何周邊的輔助設備,就能隨意快速讀取記憶櫃中的秘密,還能在夢中恣意重組創作。或許那一張方寸間的票根,一顆斑駁缺損或油膩渲染的紀念章,比厚重精美的旅遊書寫,更能穿越時空,抓住曾經靈光一現的顏色。

 

附註:

這篇文章是在服役時起了頭,以及後續零零散散的札記,年中的時候,剛離職,閒賦在家依回憶所完成。當時政治上的顏色是有點敏感,還沒有現在這麼嚴重,我也沒有想到會這樣。因為顏色是抓不住的,所以,這篇像遊記又不是遊記的文章,就不貼相片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