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綠色交通-慢即快 (3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Carfree Asia B2P北京-巴黎無車探險」

 

        一百年前(1907)義大利人Scorpione BorgheseLuigi BarziniEttore Buizzardi,完成了首次以汽車從北京到巴黎的橫跨歐亞大陸的活動,自此建立了一個汽車所主宰的世界。一百年後,台灣青年吳懿婷與紐西蘭的Dr. Olly Powell共同發起「B2P (北京巴黎)的無車探險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要以全程不使用機動車輛的方式征服歐亞大陸,呼籲大眾對於汽車的依賴進行反省,提倡無車、環保的運輸方式。這項活動即將在610日從北京天安門出發,目前有20名來自全世界的隊員參加,其中有八位台灣人,預計以4個月的時間,完成北京-巴黎的旅程。

        這趟以Carfree Asia為主軸的B2P無車探險挑戰,是台灣青年以實際的行動,用雙腳與意志為台灣實踐減緩全球暖化的國際社會責任。在即將出發的前夕,希望台灣各界給予這群投入國際社會的環保勇士最熱情的支持。B2P Group的成員,也將在行前記者會中,表達對台灣環境的憂心,希望台灣政府能停止「蘇花高」的興建,Carfree Asia的夢想,一定要奠基在Carfree Taiwan上。

Ting(吳懿婷)從當背包客在南美浪遊,到騎單車在亞州旅行,並推動反SUV 車計劃,然後到澳洲有機農場生活的Ting,在一連串的「綠色旅行」中,不斷實踐著心中的期許成為一個更善待環境的旅人。

 

行前記者會 時間:200762日(六)14:00

地點:台灣民主紀念館大門(原中正紀念堂 大中至正門前)

主持人:潘翰聲(綠黨秘書長)

流程:14:00 開場&來賓介紹

        14:03 B2P活動簡介

        14:08 來賓致詞

        14:15 探險隊員出場與介紹

        14:25 行動劇:「衝破難關    Carfree Asia

        14:30 嘉賓為探險隊員佩掛平安符

        14:35 合影、散會


B2P
團隊成員:吳懿婷、Dr. Olly Powell黃信彰、浦漢龍

吳郁娟、周佐翰、廖宏淋、游夙君、黃嘉友

 

出席來賓:生態音樂家 馬修 連恩、      蒙古綠黨主席 Mr. Zorigt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文魯彬律師、
   
千里步道協會 周聖心、東華大學 夏禹九教授

 

千里步道第十九次智庫沙龍討論會61 ()晚上6:30  地點:永和社區大學

6:30-7:00 簡餐.相互認識與意見交流

7:00-7:05 開場:議題說明與籌畫中心工作進度報告

(周聖心/千里步道執行長)

7:05-7 :20 蘇花行腳有感

(林三元/微軟副總/ 千里步道資深志工)

7:50-8 :40 做一個更善待環境的旅人 ─從單車旅行到推廣無車生活

紐澳單車/步道見聞、有機農耕生活點滴分享

(吳懿婷/「B2P」活動發起人)

8:40-9:00 新竹探路規劃( 許佑銘 /荒野新竹分會志工/千里步道志工)

9:00-9:20 回饋分享與討論

9:20-9:30 小結(周聖心)

 

※現場將義賣Ting的著作「南美浪遊」、「單車浪遊」數本,義賣所得將全數捐給國際殘障慈善團體 Motivation,作為改善 貧窮國家殘障者身體行動力 之用。相關訊息請至http://beijingtoparis.com/ch-charity.htm l

※關於Ting,請參考Ting's homepages http://www.tingrides.net/ Ting's blog http://wuyiting1102.blogspot.com/

 

千里步道籌畫中心網站: http://www.tmitrail.org.tw

交通方式:搭捷運到公館站水源市場出口,轉乘311、208公車,過福和橋第二站福和國中下車

 

宣揚「無車亞洲Carfree Asia」理念

台灣青年發起的「B2P北京-巴黎無車探險」即將出發

一百年前(1907)義大利人Scorpione BorgheseLuigi BarziniEttore Buizzardi完成了人類首次以汽車橫跨歐亞大陸的活動,他們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從北京到巴黎。一百年後,台灣青年吳懿婷與紐西蘭的Dr. Olly Powell共同發起「B TO P (北京巴黎)的無車探險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要以單車不使用機動車輛的方式征服歐亞大陸,呼籲大眾對於汽車的依賴進行反省,提倡無車、環保的運輸方式。這項活動即將在610日從北京天安門出發,目前有20名來自全世界的隊員參加,其中有八位台灣人,預計以4個月的時間,完成北京-巴黎的旅程。

時間回到1907年,當時汽車還只是個有錢人的新鮮玩具,剛剛發明二十年,沒有人相信汽車是個可以信賴的交通工具;沒想那次北京到巴黎的汽車探險活動改變了人類歷史,讓人們相信汽車是可以取代傳統獸力的運輸工具。而隔年福特T型車問世,至此之後的一百年,汽車成為了主要的交通工具、主宰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地球的樣貌。所以有人說:二十世紀是汽車的世紀;因為汽車,開創了消費性貸款的金融遊戲,讓通勤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讓休閒旅遊的足跡伸入山林、讓柏油路蔓延全世界的每個角落、讓道路興建成為開發商與政客的套利的手段、讓土地資源成為房地產掮客的籌碼、讓石油掠奪成為發動戰爭的原因...

610日當天,12名參加者(台灣8位,大陸2位,紐西蘭及澳洲各1)將以不使用機動車輛的方式,從北京天安門廣場公路0公里起點出發前往巴黎,預計以四個月的時間,以使用自行車及火車的方式橫跨歐亞大陸,全程將超過一萬公里。發起人吳懿婷及Olly,還有由參加者組成的GreenWay成員:吳郁娟、浦漢龍與黃信彰,將共同與「台灣地球日電子報」合作進行連線報導,將針對沿途經過近十多個國家的城鎮交通、社會人文與環境生態進行深度觀察與第一手報導。此外,綠黨也將串聯北京、蒙古及歐洲各國的綠黨或環保團體,與以就地協助以及宣傳「無車亞洲Carfree Asia」的理念。

發起人吳懿婷表示,這是一場「迎接『行』的新未來」為主題的活動,新世紀的「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B2P),標示著一場更美好的交通時代來臨。Olly指出,二十一世紀,將是發現/或者說重新找回,更好、更安全、更有效率的交通運輸時代。不使用私家車的生活,將更有效率的使用能源、公共空間,同時減緩溫室效應,降低噪音、空氣污染,形塑更安全可居的社區環境。

此次適逢蒙古綠黨主席Mr. Zorigt來台訪問,台灣綠黨特別安排Mr. Zorigt出席這場B2P的行前記者會。Mr. Zorigt表示,他將在蒙古熱情地接待這群來自台灣,傳遞綠色理念的使者。

綠黨秘書長潘翰聲表示,台灣在國際空間的大小,並不在於國名、也不是在國際組織的參與權,全球的視野與直接的關懷行動,才能真正為台灣累積正面的國際形象;同樣地,台灣也不能因為不是聯合國會員國,就不需要接受東京議定書所規範的二氧化碳減量的國際責任,台灣幾項的重大污染性產業的投資案、蘇花高速公路的興建,都是違背對抗全球暖化的國際責任,這次由台灣年青人發起的跨國B2P-Carfree Asia活動,是台灣民間參與國際社會的典範。此外,我們不僅要Carfree Asia,更希望能Carfree Taiwan,讓台灣成為亞洲的典範,停止興建蘇花高的政策。

這場行前記者會,有許多的環保團體一同為這群台灣的年輕環保使者加油,包含有: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灣綠黨、千里步道協會(暫定)、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暫定)....

附件一:B2P的相關資料

1.汽車的B2P

1907131日,法國Le Martin報上刊登這則消息:「有誰願意在這個夏季,從巴黎開車到北京?Le Martin想要號召有志人士,從巴黎開車到北京(後考量天候因素,改成從北京到巴黎)。在二十世紀初年,汽車的發明還不到20年,人類對汽車這種笨重機械,又帶點不着邊際的東西還抱持著懷疑的態度;Le Martin報社如此號召,是希望可以改變汽車之於大眾的形象,企圖證明汽車可以帶領人類前往世界任何角落。果然,歐美國家從此展開汽車的時代,更帶動汽車與石油產業的高峰。

2.無車的B2P

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官方網站:www.beijingtoparis.com/ch-index.html

全球的單車數量一直高於汽車;正因為在城市之中,單車所帶來的效益大於汽車,所以自1970年代起,丹麥的哥本哈根市(Copenhagen)開始在城市裡建立無車區域,收回停車場用地,加強公共運輸,型塑歐洲城市發展的典型。巴西的庫里奇巴 Curitiba)的做法更不需大量經費或大型建設,只是收回原本賦予汽車的部分道路,供公共交通運輸工具使用,以作為提升交通品質的方式,成爲發展中國家的典範。他們發展出,能運輸眾人,功能與火車、捷運類似,成本卻極低的公車捷運系統 Bus Rapid Transit)概念更是傳佈到世界各地。

一套完整良善的交通系統,應該由可永續並有效率的能源所支持,除了能讓人人支付得起及易於取得,更能提供安全的環境,提昇公共空間的品質;如此,這個交通系統方能永續,為後代子孫保留美好的環境。過去,以私人轎車為本位形成的交通運輸系統,獨佔大部份的公共空間、人們開始塞在路上動彈不得、快速而密集的車輛運輸,更引來無數死傷的車禍;此外,造成更多的健康衛生、空氣污染、噪音與生活品質問題,乃至於影響溫室氣體突增,全球暖化加劇。而今,能源資源短缺現象,已顯出汽車能源使用的危機。於是,「無車」的概念,更顯重要──不需要消耗過多的能源就能達成同樣的目的,更在交通運輸過程中能夠減少空氣污染,是相對慢速但也是相對安全的方式,更是人人都可以進行的活動,且經由簡單的交通規劃,可以大量降低城市交通壅塞困境;同時改善空氣污染與溫室氣體排放問題。

 

附件二:Carfree B2P路線

目前參加者的路線有三條:

1.西伯利亞線:北京出發後,往北進入蒙古。橫越西伯利亞進入歐洲大陸,再由北歐進入德國、法國。

2.中亞北歐線:北京出發,經河西走廊進入新疆,再往哈薩克、俄羅斯,繼續向芬蘭、瑞典騎行,最後南下德國、法國,到終點站巴黎。

3.中亞東歐線:北京出發,經河西走廊進入新疆。由喀什進入山的國度吉爾吉斯。接著橫越乾燥的哈薩克,進入俄羅斯,經烏克蘭、波蘭、德國抵達法國巴黎

附件三:成員簡介

發起人之ㄧ的Ting長期從事翻譯工作,著有《南美浪遊》及《單車浪遊》。在個人第一次長途跨國的單車旅行中結識Olly,目前兩人一同過著無車生活,實行永續農業(Permaculture)。

來自紐西蘭的Olly,一生都過著無車生活,且是反開車文化的積極推動者。目前在澳洲發明太陽能光電板。Olly則喜愛發明,自己動手DIY。這次TingOlly,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所使用的斜躺車,就是由Olly設計並親手打造的,分別命名為「Toronado」和「風火輪」。OllyTing將走中亞東歐線。

卅一歲的黃信彰、廿五歲的浦漢龍以及吳郁娟,組成「綠道小隊(Greenway)」,他們預計從北京出發,經河西走廊進入新疆,再往哈薩克、俄羅斯,繼續向芬蘭、瑞典騎行,最後南下德國、法國,到終點站巴黎。黃信彰為了騎單車橫跨歐亞大陸,索性把電腦工程師的工作辭去,他認為「工作再找就有,但這個現在不去作,以後也不會去作。」騎車經歷豐富的黃信彰,去年才單騎走訪西藏、吳哥窟等地,單車環島已三次,並已考取自行車C級教練,對於單車零件與維修方法皆有擅長。同行的吳郁娟、浦漢龍,則是首次單車出國的「菜鳥」。浦漢龍受了區繼復推動簡樸生活而感動,住在沒有熱水系統的工寮,篤行著簡樸的生活,不論上學或工作,甚或外出旅遊,他的交通工具都只有單車一台。綽稱頭頭的郁娟,剛從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畢業,抱持著單純的信念響應B2P,她說越是複雜的年代,越需要有人用極簡的方式去實踐,然後醞釀許多未知的影響。

二十三歲的周佐翰和廖宏淋都是輔仁大學學生,將與同為單車愛好者,二十七歲的的游夙君一同結伴,路線與「綠道小隊」相同。三十二歲的黃嘉友,決心辭去十五年的工作,出國環遊世界,追求自己的夢想,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活動將是他兩年環遊世界旅程的一部分,他將取北京、蒙古、俄羅斯、北歐線,經德國前往法國。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公共電視台「我們的島」節目──403集「單車瘋」。本集將於518日週五晚間21:0022:00播出,520日早上08:0009:00重播。

【公共電視台/記者張岱屏/整理報導】2007.05.16 09:37 am

從前從前,有一隻烏龜和一隻小白兔,他們要比賽誰跑的比較快……
唉喲,拜託!這是老掉牙的故事了啦!
這一次故事的主角,換成腳踏車和汽車,究竟誰會先到終點呢?

早上七點,陳玉子騎上她那六百塊的二手腳踏車,準備從土城騎車到景美上班。這段全長二十公里的路程,玉子必須靠雙腳穿越重重車陣,突破層層的阻礙----包括忽高忽低的路面、公車的進逼、機車的夾擊、廢氣的侵襲但喜愛騎單車的愈子還是堅持,每天騎這一個多小時的路程。

像玉子這樣每天騎單車通勤的人現在是越來越多了。家住高雄的周盟桂每天騎十七公里路去上班,沿路上也要克服重重關卡。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周盟桂在腳踏車前後裝了車燈,穿著鮮豔的外套,頭戴安全帽。除了安全問題外,讓許多人不敢騎單車上路的原因是擔心吸進太多廢氣,但周盟桂認為,坐在車裡面不會比腳踏車吸更少,而且汽車濾淨器也無法過濾有毒氣體,而且開車族會形成隧道效應,當後車挨前車時,廢氣會直接進入循環機裡面

惡劣的城市空間絲毫沒有減少單車的魅力。七年前,周盟桂和一群熱愛單車的朋友組成了「長鬃山羊俱樂部」,單車不僅是通勤的工具,更成為他們走深入台灣山林最好的夥伴。每到假日幾個好朋友背著單車上火車,遠離都會的塵囂,享受自由自在、乘風悠遊的快樂。

這次由六個大男人組成的探勘隊伍,目標是屏東浸水營古道。他們認為騎登山車就是要進入野地,體會「Off Road」的滋味,這種行程對於玩登山車的人來說是體力與技術的一大考驗。周盟桂發明了一個詞---「羊味」來形容這種行程。在長鬃山羊俱樂部的字典裡,羊味行程的意思就是「上山去、輕裝、當天來回、off road」周盟桂認為,跟重裝進入山林好幾天的行程比起來,這種騎單車當天來回的方式,可以把對山林的污染與負荷減到最低。

周盟桂喜歡玩單車,也喜歡發明自己的單車語彙,比如說一趟行程結束之前的「榨乾儀式」,意思就是在下山之後,幾輛單車在公路上互飆,把僅剩的力氣榨乾。小心!騎單車會越騎越瘋,從這幾個人身上就可以得到印證!

只有青壯年人才有資格瘋單車嗎?那你可就錯了。在今年五月,一位七十三歲的老先生決定半個月的時間實現騎單車環島一周的夢想,他不是別人,就是締造台灣單車產業奇蹟的捷安特公司董事長劉金標。

為了準備這次環島之旅,劉金標每天騎四十公里路程往返於台中的住家與大甲的工廠,鍛鍊體魄。同行的助理都相當訝異,劉金標的體力與腳程一點也不輸給年輕人。

踩踏風火輪,劉金標彷彿又回到年輕時意興風發的歲月。當年他創立捷安特成為世界知名的單車品牌,一年生產的腳踏車最高曾到達一百五十萬輛,行銷歐美等國,也讓台灣贏得「自行車王國」的美譽。如今位於大甲的工廠生產高品質的單車,一年的產量仍然有七八十萬台。這裡有一千多名員工,大多數員工在這個廠裡一待就是二三十年,腳踏車組裝的每一個步驟就是靠這些靈巧勤奮的雙手。對他們來說,腳踏車是養家活口的依靠﹔然而對於劉金標來說,他更想藉由腳踏車 來塑造一種不同的價值觀。

近年來政府大力推廣單車運動,不但定五月五號為台灣自行車日,全台灣各縣市也開始闢建自行車專用道。以台北縣為例,單車專用道就有兩百五十公里,高雄市也沿著愛河規劃單車專用道,這看起來是對單車族十分友善的措施。但周盟桂認為,政府花很多錢興建單車專用道,但是其中許多設計並不體貼,造成某些單車專用道使用率不佳。像是有些單車專用道有入口障礙、急轉彎等等,讓單車通勤族望之卻步。這樣的專用道並沒有辦法用來通勤,無法達到改善空氣污染的實質意義。周盟桂認為,現在應該推動的不是單車專用,而是單車優先的觀念。他到處演講鼓吹腳踏車的路權,並介紹國外的臨界量運動。

所謂臨界量運動,就是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地點,號召所有的腳踏車同好一起上路,藉此宣示腳踏車的路權。而這場運動現在也進入台灣。20061118日,三百多位高雄市民上路,響應「微笑單車」運動﹔今年46日,上百位來自各地的民眾在花蓮會合,他們用行動呼籲,瀏覽花蓮最美好的方式是騎單車,不是開公路﹔今年地球日,超過五百位台北市民上路,要求政府將自行車納入「正式交通工具」,讓自行車有法可循

從高雄、台北到花蓮,這股單車上路的風潮正席捲台灣,連政治人物都開始瘋單車。但是單車族知道,爭取路權的路途仍然遙遠。現在的公路法中規定--所謂「車輛」是指「汽車、電車、慢車及其他行駛於公路或市區道路之動力車輛」,並不包括自行車。劉金標指出,單車因為沒有路權,所以每當車禍發生,大家人為是單車不對,這對單車騎士相當不利。單車族想要守法,卻沒法可循沒路可走,是很尷尬的處境。台灣未來要走向自行車島,就要先把路權還給自行車才行。

從前從前,有一隻烏龜和一隻小白兔,他們要比賽誰跑的比較快……
哎喲,拜託!快慢不重要啦!
小烏龜跑得慢,不是悠哉悠哉的挺快樂嗎?

本文轉載自公共電視台「我們的島」節目──403集「單車瘋」。本集將於518日週五晚間21:0022:00播出,520日早上08:0009:00重播。

本集節目精采內容簡介如下:

【封面故事】單車瘋
從高雄、台北到花蓮,這股單車上路的風潮正席捲台灣,連政治人物都開始瘋單車。但是單車族知道,爭取路權的路途仍然遙遠。台灣未來要走向自行車島,就要先把路權還給自行車才行。(記者張岱屏報導)

【看守台灣】無言的山丘
天氣晴朗,枋山地區的海面,依然混濁。這是長期以來,從山坡地沖刷而下的土石與懸浮微粒,大量累積的證據,沒有人知道,這片海域,何時可以恢復原貌?現在,枋山有農民願意踏出第一步,讓自己和消費者的健康,都有機會重新被呵護,他們更希望的是,栽種愛文的代價,別再留給無言的山丘。(記者李慧宜報導)

【人與自然】戀上笨港灣
一個海邊的小學、一個年輕的自然老師、一片靜謐的海灘、一段人與自然彼此守護的溫馨小故事,此刻,正在桃園新屋的海邊上演著,而這齣戲的名字,叫做「戀上笨港灣」。(記者李慧宜報導)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觀點麥克風》單車 應從休閒工具變交通工具

【聯合報/本報記者/郭乃日

 

最近國片「練習曲」再度激起很多人的單車夢。七十三歲的捷安特董事長劉金標在日前展開單車環島之旅,馬英九也騎鐵馬由台灣尾到台灣頭。如何讓這股單車熱不會因電影下檔而曇一現,或只是政治人物的作秀工具,綠黨秘書長潘翰聲表示,這必須把騎單車從健康、毅力和體能挑戰等個人層次,提升到具有社會壓力的公民運動

 

潘翰聲表示,單車在台灣環境永續發展上,其實可以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但最重要的觀念就是要把單車從休閒工具轉變成交通工具。假日經常在公路上看到「四輪載兩輪」,這種休閒的騎車模式根本無助於二氧化碳減量,也是一大諷刺;真正做法應是用兩輪取代四輪,才能改善空氣汙染和二氧化碳減量

 

以下是潘翰聲專訪,以第一人稱記述:

資本主義發展強調有效率,越快越好,這就類似「規模經濟」理論,規模大一點比較有效益,但是一旦規模過大,卻也會出現「規模不經濟」。這種情形反映在交通上,可說是最明顯的。機車速度雖快,但車一多就堵,想快反而更慢

 

近年來「慢活」風潮吹遍全球,就是希望大家能慢慢細心體會生活,其實騎單車正是「慢活」的最佳寫照。單車雖慢,但「慢即是快」,也唯有騎車慢速才能享受到整個空間感,甚至感受土地的聲音,也難怪政治人物要台灣南北騎透透。

 

不過單車要發揮對環境的影響力,一定要從休閒工具變成交通工具。近年來政府雖然興建很多單車道,及在假日和某些路線開放單車上捷運,但這都還是把單車視為休閒工具的思維。像台北市地勢平坦,就很適合騎單車,但台北捷運站的設計並沒有把單車騎士的需求考慮進去,所以捷運站附近並無單車專用道和足夠的停車位。

台灣單車產業很發達,但騎車環境卻很貧乏,實在很矛盾。也難怪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調查發現,很多家長和學童認為在台北市騎單車是最危險的交通方式。如果因此而不讓學童騎單車,就好像晚上危險,叫婦女不要出門一樣鄉愿

 

政府要做的是維護弱勢者行的安全,而不是管制弱勢者。政府在交通政策的規畫上必須要有這種觀念,例如:在主幹道上規畫單車道,讓單車不必與汽機車、行人爭道。

 

在國外有一些團體會在平日號召大量單車騎士上街,除對汽車駕駛人形成壓力外,也讓單車騎士知道還有很多志同道合之士,可以共同爭取相關權益;台灣也可適度推廣這類單車平日上街頭的活動,形成社會壓力,爭取應有的路權。

2007/05/14 聯合報】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二十五日中國時報有投書「汽車欺鐵馬、鐵馬嚇行人」,二十四日聯合報也有投書批評「閃靈」自行車,點出交通工具在安全上的強弱勢順序。其實,行人抱怨單車或機車仇恨公車等日常交通困境中,弱勢者因搶奪有限資源而互相踐踏,源自強勢者霸佔了優渥的資源,弱勢者應當團結起來,合力打開更大的行動空間,而非凸顯差異

 

人均佔用道路面積、使用資源效率、製造污染強度、生命健康與安全威脅、實際移動體驗等標準來比較,以私人小汽車的強勢最為突出,其他機車族、捷運族、公車族、單車族,都屬於相對弱勢者,而不論採用何種方式,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身兼徒步族,直接進入建築物停車場的小汽車駕駛則是徒步距離最短的一群。

 

這次地球日「單車上路爭路權」活動,雖然沒有沒有政府動員與企業贊助贈品的吸引,仍有近千位民眾共襄盛舉,展現單車族對於爭取更安全、友善空間的渴望;而在未封路的情況下,不僅面對汽機車穿越性的安全威脅,和難以忍受的廢氣與緊迫喇叭聲,許多年輕父母陪著四輪小車上的兒童躲巴士,更令人心酸。

 

十幾年來,全體市民一起忍受施工期間開腸剖肚的交通黑暗期,全國納稅人共同支付數千億元的工程費用,北台灣的濕地、河川、山谷默默承擔無法再利用的污黏廢土濫倒,以成就捷運光鮮亮麗的進步象徵。然而,小汽車的數量仍是向上攀升的趨勢。公車族以每年約增加兩千萬人次的轉換速度,鑽入充塞著商業廣告的地下捷運,讓出了地面空間,但汽車族使用的道路面積並未縮減,以還給行人與單車,公車專用道的拓展更陷於泥沼之中。

 

師法國外進步的大城市,除了單車尊重行人等弱勢優先原則普植人心之外,因地制宜的硬體設計與法令規劃,單車上捷運與附掛公車等整體交通系統的配套也相當必要。在歐洲一些單車族數量龐大的城市,如單車佔通勤者三分之一的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自行車道多獨立於人行道之外,設有專用號誌,部分道路還作槽化設計區隔,法令也強制單車騎士裝設夜間照明警示燈等安全措施,甚至小孩學習騎車階段還有小旗子示警。人口較稠密的日本,一些單車族比例較低的城市,幹道的人行道則與單車共存,小巷道禁絕停車,讓行人與單車均能安心活動。

 

以目前台北市的主要幹道幅寬來看,要同時享有寬敞的人行道,以及最低限度一米寬的單車道,在技術上都不是問題,關鍵在於政治與社會的角力中,強勢的小汽車要讓出多少空間給弱勢者。已完成捷運的羅斯福路與忠孝東路,縮減路面的提案無疾而終,即將完成土木工程的信義線、正在削減人行道以備施工的南京東路,能不能在回復林蔭大道的過程中,擴增人行道與單車道,將是檢驗郝市長「低碳環保城市」口號能否落實為行動的指標

 

另外,市政府要免除最近對巷道停車收費的「搶錢」質疑,最好是禁絕巷道停車的政策一次到位,才能真正有效將汽車趕入正在養蚊子的停車場。更長遠來看,每年數十億元的停車管理基金盈餘,究竟要蓋更多停車場來服務小汽車,還是轉為鼓勵大眾運輸與零排放的單車,有效改善都市交通壅塞,需要政治人物與專業規劃者更多的決心與創意。

 ------------------------

「閃靈」自行車 行人我怕怕

【聯合報/王達民/文字工作者(台北市)】【2007/04/24 聯合報】

自行車族群要爭「路權」,我們贊成,可是大家是否忘記了,路上占更大多數的行人,正被自行車壓迫得無路可走

行人們常見迎面而來的自行車,「瀟灑的」蛇行,教行人驚惶躲閃;更可怕的是,由背後殺出的「幽靈式」,如果是老人家,背後的自行車可以「絆倒」你,讓你摔斷骨頭。

騎自行車原本應是怡然自得的,卻見許多騎士都似衝刺賽快,在人行道上眼見前方有人群,就是不肯停車,兩腳就是不肯「著陸」;有人以鈴鐺逼人讓路;有人以戛然的煞車聲,在背後嚇唬行人,在在表現出不耐煩。行人感受到極大的威脅與壓力。行人若想轉身看一下商店櫥窗,卻怕身子一偏,就可能遭突如其來自行車撞上。

 ---------------------------------


汽車欺鐵馬 鐵馬嚇行人

邱旻晟/北市(徒步族) 中國時報 2007.04.25 

    二十四日貴版有投書提到單車族應有免於恐懼的自由,作為倚賴大眾運輸的徒步族,筆者認為除了「給單車族自由」,更要給行人在人行道走路時「免於恐懼的自由」

    我常步行於台北市的人行道與騎樓,雖然北市的騎樓與人行道讓行人得以舒適行走,除了需要與違規行駛人行道的機車爭道,自從北市鼓勵大眾騎乘自行車後,合法行駛人行道的自行車便成為行人第二個威脅。

    自行車因無法與馬路上的車輛霸王競爭,而被核准駛於人行道與騎樓,但是許多自行車在人行道變成了小霸王。以我的幾次經驗為例,有一次是在狹窄的人行道與自行車正面衝突,對方竟然無意減速或避讓,我只能趕緊避開以免被撞傷。另一次則是在人潮擁擠的騎樓行走,有數位騎自行車者竟然在人群中緩慢行駛,對於週遭行人均造成不便。其餘像是在人行道漫步時,被後方自行車輪撞到腳踝,或是被按鈴的情況,更是常常遇到,更遑論高速行駛的自行車造成危險。

    自行車值得大眾使用,但是自行車騎士應有的交通安全素養與禮儀需要重視,否則路人行的權益將嚴重被侵害,連最基本的走路權利都無法擁有。

---------------------------------- 

 
免於恐懼的路權

孫亦文/北市(鐵馬族) 中國時報 2007.04.24

    熱愛單車的民眾在地球日發起「給我單車道」爭路權活動,作為一個單車族,我認為固然要「給我單車道」,更要「給我在單車道行車時免於恐懼的自由」。

    以台北市為例,在淡水河、基隆河、景美溪等河濱公園所設的單車專用道,經常有汽機車闖入,對單車騎士和行人造成嚴重的威脅。前幾天我在雙園河濱公園單車道騎車時,親眼看見兩輛計程車闖入,不但把專用道當大馬路,而且按喇叭催促自行車和行人讓路,簡直目無法紀。

    日前我到新竹南寮漁港濱海公園遊玩,當我騎著單車欣賞美景時,忽然有好幾輛機車呼嘯而過,完全無視禁止汽機車進入的告示牌,公然進入風景區行駛專用道,並將機車停在公園內,快樂的賞景、拍照。廣設單車專用道立意甚佳,但若軟硬體不能配合完善,豈不枉然?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一般政府辦的無車日活動,都是透清早封街騎車,只有參與者體驗,對都市日常活動衝擊小,也等於沒有挑戰到一般市民的經驗。

一般的遊行,則是此起彼落的喇叭聲與口號聲,市民觀眾會好奇,但是媒體與政府的長期灌輸下,人們不太敢表達贊成與否。

雖然是合法申請的集會遊行,派出了許多警察指揮交通,但並未封街,參與者車速有快有慢,隊伍拉長之後,便容易與一般汽機車混雜,也就是滲入一般市民的交通常軌

許多人還是訝異,但用鎮定偽裝情感,不曉得這群怪人,到底在搞什麼。

我們的小蜜蜂小喇叭,也不是一路上一直講,喊口號更是要休息,所以,更多時候要靠車籃或身上的背板,甚至是小小的反CO2貼紙,才會讓人略微知道訴求。

也不用太擔心,不一定要有具體的語言,其實行動也是一種語言,揮揮手之後,一群旁觀者總會一兩個回應,來帶動更多的回應。

有時候,也有主動加油聲,行動本身就是語言,而且比語言更大聲!

 

 

單車騎士的感覺也是特殊的,平常是弱小而被威脅著,或者是騎到紅磚道可能小小威脅著行人,今天,突然有一種被empower的感覺,原來,只要我們團結起來,就會被看見,就會有夠力!

平日我們是孤立的,今天團結起來發聲,大家都笑得很開懷,即使以前都不認識,彼此之間沒有敵意,就像登山時見到山友一般。

但是即使我們已經是一群鐵馬,還是會被石油恐龍欺負,還有不長眼的小黃按喇叭!@#$#!%#*(&︿*$%

所以,我們一定要有單車道!

而且,不是在河邊、不是在郊區,而是在我們每天活動的每一條路上!

接下來,我們可能要學國外的作法,經常性的舉辦,把路權要回來。

就像最後老學長蔡振中模仿老蔣說的「光復大馬路、解救苦難單車族」!

 

晚上九點多,我經過總統府旁,沿著仁愛路夠寬的人行道回家,我想,如果台北每一條大馬路都是仁愛路,每個人一定都會愛這個城市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地球日是從1970年開始的,那一年我才剛出生。

 

地球日從一開始,好像就是很強調生活中親身作環保這一類的事,在台灣轉化為一句口號「隨手作環保」。

不過,對於我們環保運動者來說,更為關注推動制度性改革。

這兩者其實並不矛盾,是並行的,但是這裡面有太大的糾葛,應該要寫一篇理性分析的文章,來好好探討。

 

4/21我去參加全國NGO環境會議。

這兩天,大家都在討論,阿扁幹嘛來踢館,他真正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推動制度改革的活動裡,也是有生活環保的面向,主辦單位早就叫大家自備餐具,多數人乖乖帶了,有些人不小心忘了,但也不是說他們就比較不環保,吃的東西當然是素食的,當然也是有機食材,當然也是好吃。

說到吃,4/22遊行完到某家連鎖聚餐,Robin把桌上的餐巾紙退回去,也是有道理的,不過以前倒是真的沒有特別想過,這紙的確是不必要的。

 

4/22,單車上路爭路權遊行,是生活環保,也是追求制度改革!

因為不是政府主辦,沒有大自行車商青睞贊助,沒有贈品刺激參與,所有人都是自發而來,還有千里步道、綠黨等各主辦團體的發想、協調與動員,尤其是在地社大的大量工作人員辛苦的付出,這就是有挑戰性的地球日,正港的單車日!

 

集合時有點驚訝,大約有將近千人吧,就算是車子會讓場面看起來較實際大,應該也有五六百人以上。幾個主辦單位實際上並沒有辦過這樣規模的都市單車遊行,沒有特別事先規劃與引導,人行紅磚道與慢車道上都是車,也辦法整隊,就直接就地出發,雖然許多人沿路就各自回家,堅持到終點的應該也有三百多人。

 

出發前,台大的韋漢等,表演了行動劇,最精彩的,應該是馬修連恩的演出。我第一次看「勇闖天涯」節目,剛好就是加拿大的育空地方,剛好也是第一次聽到他的配樂「WOLF」,之後我就成了這個節目跟這個環保音樂家的FANS。最後到了電影公園,比較有時間,便和他照了張像。

 

很多朋友都來了,包括樂生青年也來相挺,什麼叫相挺,就是跟著騎,而不是沾個醬油就走。記者的辛苦也不下於參與的人,既要採訪、照相、錄影或錄音,又要跟上隊伍,還要騎單車跟著走,真是不簡單;扛攝影機的公視,就沒辦法騎單車了,文字記者騎機車、攝影記者扛機器。我們也開玩笑說,機車也是鐵馬,只是燒石油跟燒動物油的差別

 

我們綠黨跟松菸的旗幟滿場飄揚,也因為插旗子太明顯了,還會有人跟我問,接下來要怎麼走?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422世界地球日已經有將近四十年的歷史,今年台灣眾多地球日活動中,從台北國父紀念館出發的自行車爭路權遊行,特別提醒社會各界關注二氧化碳排放量近3成的交通部門,繞行市區後放映的「單車上路」電影,更把東海岸之美呈現在台北人的眼前,讓大家一起來思考蘇花高的必要性(而高速公路吸引小汽車旅次,也將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人類文明發展的失控導致溫室效應,絕不只是北極熊溺斃的國際新聞花絮,而是切身的生活議題。本期天下雜誌的專題報導指出,百年來,全球平均溫度上升0.6℃,而台北市的夜間平均氣溫,竟增加將近2℃;當氣溫上升一度,埃及斑蚊就會攻克台北,登革熱威脅大增。聯合國IPCC也推估未來全球海平面將上升六公尺,歷史上的「台北湖」即將重現,我們多數人在有生之年都極有可能見到這個環境鉅變,而不再是「下一代」的事,屆時一○一大樓、豪宅、商場,甚至是準備BOT五十年的大巨蛋就算蓋起來,也要和附屬的六星級旅館一起泡在水中

 

台北市兒童氣喘比例全國第一、高達13%,比重化工業環抱的高雄更驚人,排放各種有害氣體的機動車輛正是城市空氣污染的主因,以城市為尺度來計算溫室氣體的「貢獻」,小汽車也是大宗。零排放的單車為眾人的生活品質做出貢獻,獎勵都還來不及,台北市政府卻擬自七月起加強取締違規行為,只見棍棒不見蘿蔔,難道是慢速的單車礙著了快速的汽機車?

 

西藏有句諺語「愈想走得快反而愈慢到達,慢慢走反而還會快點到」,在愛麗斯夢遊仙境也有類似情節,城市交通政策的制訂者,不妨思索其中的禪意。台北這幾年花費數千億元的主要捷運骨架已粗具雛形,政府以每年增加約兩千萬人次當作驕傲的政績,卻忽視公車也同樣流失兩千萬人次近五年小汽車掛牌數持續創新高,民眾日常通勤並未降低私人載具的依賴使交通問題陷入動彈不得的惡性循環,空氣污染未見明顯改善,市民滿意度也節節下降。

 

鼓勵自行車不僅有助於城市交通,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更有「節流」效果。在「開源」方面,一公頃林地一年約可固定36公噸二氧化碳,並立即改善都市微氣候。以城市綠地每增加1%,夏季氣溫就能下降0.1℃來計算,大巨蛋開發範圍的十公頃面積,若重新規劃為森林公園的綠地,就能讓周遭一百公頃的社區氣溫降低1℃,不僅節省大量電費,對戶外活動舒適度的提升更具有外部的經濟效益。單車遊行途中也將經過大安森林公園,當地新興的豪宅群落,正顯示出區域微氣候氣溫與地價之間的負相關

 

環保署長出身的郝市長,欲推動低碳環保城市的願景,除了將單車的定位從休閒工具轉為交通工具,也該慎重評估松山菸廠蓋大巨蛋與森林公園之間的得失,或許這才是最應該「馬規郝不隨」的兩件事

 

 

4/22單車上路自行車遊行:

14:30  國父紀念館集合(光復南路側門)(遇小雨照常舉行)宣讀「單車上路」訴求。

17:00  陸續抵達電影主題公園,席地休憩和野餐,「我的單車生活」肥皂箱活動

18:00-19:30 播映「單車上路」電影(90分鐘。遇雨取消)。

19:30-20:00 導演李志薔拍片歷程分享,與現場觀眾交流。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給我單車道,健康自然到;

單車多上路,不要CO2

 結合健康、休閒、路權、全球暖化等切身議題,

由數個民間團體共同發起「422單車上路」活動,全程約12公里

邀請你一起來騎單車逛逛台北菁華路線,並在暮色降臨時分,輕鬆野餐、看電影。

 

透過千人「單車上路爭路權」活動,喚醒民眾對單車生活、城市空間的想像和關心,

包括:更友善安全的自行車道空間、更綿密的單車路網、公務自行車的推廣

 

讓我們一起打造健康的生活空間,更為了地球暖化與溫室效應的減緩,

保障自己/人群/地球的永續健康,具體貢獻一份心力。

 

4月22日(日)世界地球日

 

14:30  國父紀念館集合(光復南路側門)(遇小雨照常舉行)宣讀「單車上路」訴求。

17:00  陸續抵達電影主題公園,席地休憩和野餐,「我的單車生活」肥皂箱活動

18:00-19:30 播映「單車上路」電影(90分鐘。遇雨取消)。

19:30-20:00 導演李志薔拍片歷程分享,與現場觀眾交流。

 


歡迎小額捐款贊助本次活動-戶名:社團法人台北縣知識重建促進會(千里步道專戶)

郵政劃撥帳號:19560169(並請註明贊助422單車上路活動)

 

共同發起團體:千里步道籌畫中心、綠黨、TEAN(台灣環境行動網)、永和社區大學、荒野保護協會、綠色陣線、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中正社區大學、南港社區大學、信義社區大學、松山社區大學、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台大自然保育社、台大單車社

 

特別感謝:台北市文化局免費提供電影主題公園場地、台灣聯通提供播映權、李志薔導演義務出席。

 

活動洽詢千里步道籌畫中心02-29236464*17/21或請至www.tmitrail.org.tw

綠黨02-8663-1203 or 0911848220或請至www.greenparty.org.tw

 

松菸森林運動公園催生聯盟部落格:http://blog.roodo.com/getoutdome/

 

森林綠蔭深呼吸

涼爽城市好樂活

一個世紀以來,全球平均溫度上升0.6℃,

台北市的夜間平均氣溫,竟然增加將近2℃!

 

台灣人均CO2年排放量12萬噸,是全世界3倍!

過去15年全國總排放量增加134%,

遠超過全球平均的16%,可怕的世界第一!

 

聯合國IPCC估計五十年內全球海平面將上升六公尺,「台北湖」將重現!大巨蛋就算蓋起來,也要和六星級旅館一起泡在水中!

當氣溫上升一度,埃及斑蚊就會大量出現在台北,登革熱威脅大增。

城市綠地每增加1%,夏季氣溫就能下降0.1℃,大巨蛋開發範圍的十公頃綠地,能讓周遭一百公頃的微氣候降低1℃,可節省大量電費!

一公頃林地一年約可固定36公噸二氧化碳,郝市長要推動低碳環保城市,松菸森林運動公園是財團大巨蛋最佳的替代方案!

台北市政府1/11在光復國小公開宣示:

大巨蛋只要這五關沒過,不算違約,不必賠錢

1.環境影響評估2.都市設計3.古蹟保護4.樹木保護5.航高限制

因此—大巨蛋根本就未定案!

 

為了我們的孩子,也為了捍衛社區的生活品質,

邀請您,一同參加2007年世界地球日的活動。

 

4/22下午230,國父紀念館,一起來騎單車、愛地球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台北市府交通會報決議擴大地下道禁行單車,並擬對單車重大違規行為進行取締,並規劃強制單車騎士戴安全帽。郝龍斌說要讓民眾習慣腳踏車是交通工具,較馬英九將單車侷限在休閒運動功能,觀念上略有進步,但落到實際政策的執行方向,卻全然錯誤。

 

台北市政府認為全世界對腳踏車都有罰則規範,卻忽略了各先進國家多將腳踏車視為正式的交通工具,台灣則當作有錢人的休閒工具、窮人的交通工具。在台北市或其他縣市,自行車道多設置在河濱或田野之間,而將單車攜上捷運、火車和公車等大眾運輸並不方便,民眾經常要透過「四輪載兩輪」的方式,方能接近享受。

 

丹麥哥本哈根有34%的人騎單車上下班,對照同樣地形平坦的台北市卻僅有2。郝龍斌指示設法增加停車空間及休息站,卻不敢面對欠缺自行車道與人行道過於狹窄的問題。寸土寸金的市區,除了樣板的信義計畫區,幾乎見不到自行車專用道,單車騎士被迫要在車陣中忍受精神壓迫、空氣污染與安全威脅,膽小一點的,就騎上人行道或鑽入巷弄。單車在巷弄中逆向行駛對交通影響微小,但為了車流順暢,多數巷道都成了單行道,未來一旦對單車開罰,難保不會成為衝績效的軟柿子。

 

台灣交通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總量近30%,排放各種有害氣體的機動車輛也是城市空氣污染的主因,零排放的單車為眾人的生活品質做出貢獻,獎勵都還來不及,卻要先祭出處罰,難道是慢速的單車礙著了快速的汽機車?

 

西藏有句諺語「愈想走得快反而愈慢到達,慢慢走反而還會快點到」,在愛麗斯夢遊仙境也有類似情節,城市交通政策的制訂者,不妨參透其中的禪意。看看台北的現實,這幾年花費數千億元的主要捷運骨架已粗具雛形,市府以每年增加約兩千萬人次當作驕傲的政績,卻忽視公車也同樣流失兩千萬人次,民眾日常通勤並未降低私人載具的依賴。而近五年小汽車掛牌數持續創新高,使交通問題陷入動彈不得的惡性循環,市民滿意度也節節下降,顯示市府的交通政策徹底失敗。

 

在台灣盛產的LED燈大幅降價之後,現在單車自動掛燈的比例大幅提高,也有用廢棄光碟片作反光板的便宜作法,顯示單車族對自我安全的重視,不勞官僚以父權心態強制戴安全帽之類規範來提醒。單車族真正需要的是,友善的空間設計與面面俱到的交通規劃,而不是恣意處罰的訓斥與規誡。

 

2007.03.10 BY潘翰聲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空氣清新才有競爭力!

台北市去年有24.9萬人罹患肺部疾病,比高雄多出二倍多

資料來源:全民健保統計年報

台北氣喘兒達13%,比工業區的高雄還多!

台北市民每個人,就有個人有肺部疾病!

再怎麼有錢,也不能避免呼吸這污濁的空氣。
外資因空氣污染逐步撤出香港松山信義要變曼哈頓,絕不是靠一0一或巨蛋第一步就是解決交通帶來的空氣污染!

 

        個人圖方便,大家都不便!

台北市人口下降趨勢,汽、機車數量卻不減反增

資料來源:交通統計月報

捷運已通車十年,但台北還是塞?!

因為汽機車數量年年創新高,大眾運輸每年約維持9.7億人次,捷運每年增加兩千萬人次,恰是公車流失的人次

每個人開車圖方便,結果是大家動不了。低污染的大眾運輸,和零污染的人力運輸慢慢來反而快,既環保又健康!

停車基金別亂花,天堂地獄一線間

尖峰時間公車免費!捷運採時間差別費率,鼓勵民眾搭公車捷運上下班,汽車不該拿來通勤。

停車管理基金每年二三十億元盈餘,鼓勵大眾運輸綽綽有餘!拿這筆錢將學校和公園挖成地下停車場,會使蟬聲與蛙鳴成為絕響根植大地的樹木變成大盆栽,原本區冷氣機、天然清淨機的功效大減

公車單車來作主,汽車假日才出動

哥本哈根有三分之一的人騎單車上下班,台北僅二%自行車道應建在市中心,不只是河濱公園。全面開放單車上捷運,公車設置單車附掛架。松山線、信義線捷運完工,應立即縮減汽車道、拓寬人行道,並允許單車通行。市府公務車解編,改叫計程車。磁浮列車耗能昂貴又危險,以潔能示範公車替代。

 

沒有綠黨席次的城市不國際城市不是健康城市!

綠黨現象:愈進步的地方綠黨席次愈多!如果國民所得三萬美金,卻活在一個垃圾國度,有意義嗎?讓我們一起為孩子爭取呼吸好空氣的自由!期盼我們的生活與政治,都能看到彩虹。!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ECSI環境犯罪現場 第三集 

            根據去年台灣全國能源會議資料,台灣交通部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將近全國的30%排放量。可是根據2005年耶魯大學的ESI資料,台灣是全世界煤炭消耗總量排名第八的國家。所以,台灣只是因為工業部門排放太多二氧化碳,而讓交通的污染被忽略而已。看看台灣現在的氣候,過了十一月中旬,氣溫仍然在二十多度,一點都沒有寒意。換句話說,氣候暖化問題,已經不是科學家或環保人士的危言聳聽,而是真的發生在生活當中,而且我們必須嚴肅的面對。

 

            目前台北市登記有三萬五千輛計程車,台北縣有兩萬五千輛。為數眾多且隨招隨停的計程車在市區慢行,不但阻礙車行速度也危害慢車道騎士的安全。這些沿街攬客的計程車,在市區忽快忽慢、忽左忽右的尋找等候的乘客,不但浪費自己的能源,也減損整體的能源使用效益。根據台北市交通局的調查,計程車司機平均每天工作10小時,約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空轉。台北縣市共有六萬輛的自行車營業,如此算來,光是台北市的計程車,保守估計每天就有73萬公升的汽油因為空轉就如此無意義的蒸發,相當於增加了台北市1708萬公噸的二氧化碳。若再加上因為計程車所損耗的行車效率,台灣每天浪費的能源非常可觀。

 

            雖然現在有些車隊投入大筆資金,提昇計程車的服務與形象,但是消費者利用電話叫車仍數少數,僅有11%消費者使用電話叫車。電話叫車系統需要投入較大的資金,但消費者搭乘計程車的習慣是即叫即停,不公平的市場讓良莠不齊的計程車一同在市區街道競爭,優良的計程車業者將無法獲得生存的機會。

 

            計程車在台灣是一種特殊行業,吸納大量的臨時失業人口。弔軌的是,因為經濟不景氣,工作難找,所以開計程車的人增多了;但也因為經濟不景氣,所以一般人緊縮消費,不搭計程車,讓計程車的營業環境更惡劣。政府除了略施小惠的減免計程車燃料費,應該要有更全盤的檢討。另如:1. 空污費補助設置電話叫車及配車系統。2. 各區設置數個計程車休息站及配車站。3. 實施汽機車總量管制。

 

      根據2003年台北市交通局做的調查報告

            1. 台北縣市六萬輛計程車(台北市3.5萬、台北縣2.5萬)

            2. 計程車司機營業狀況

                a. 每天工作10小時

                b. 空車率60%-70%(距離空車率60%、時間空車率70%

                c. 行駛速率20 km/hr

                d. 燃油效率 7 L/km

由上述資料可以推算,每台計程車每天浪費17公升的汽油在空轉。若司機週休二日計算,保守估計,台北縣市的計程車只因為空轉,每天就蒸發掉73萬公升的汽油、製造1708公噸的二氧化碳。

       

時間:1127()上午10:00交通博物館前(台北市汀州路三段2號)

2006.11.28自由時報另一則新聞:

台北市政府的交通專業能力令人懷疑!

 

增設taxi排班區 擬削減人行道

〔記者洪敏隆/台北報導〕計程車違規停車排班影響交通,台北市政府日前開會研商,認為忠孝東路等主要幹道,沿線百貨公司、捷運車站的確有排班需求,將仿機車彎方式,削減人行道做為計程車排班區;但學者認為削減人行道應從所有用路人的權益綜合考量,挖東牆補西牆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交大擬規範排班時段

此外,台北市交通警察大隊研議,開放計程車排班應符合實際供需情況,乾脆明確規範哪些路段不能排班,其餘路段在非尖峰時間一律開放計程車排班。

計程車排班問題一直是台北市交通亂象之一,北市府日前由副秘書長范良銹召集開會,官員以忠孝東路為例討論,沿線包括SOGO百貨或捷運市府站,一整天都有大批計程車排班,是因為的確有排班需求,可是,忠孝東路車流量大,道路面積有限,又不宜設計程車招呼站,最後決議朝削減人行道設排班區解決問題

淡江大學運輸管理系教授羅孝賢說,計程車空車率高,油價又太高,計程車排班的情況是越來越多,有必要找有客人要坐的地方設排班區,但削減人行道的做法,恐與「以人為本」的時代潮流相違背。

事實上,台北市在道路較狹窄的南京西路,在新光三越及衣蝶百貨前面,即已削減人行道做為計程車排班區,但計程車還是從排班區內延伸到馬路上,甚至常有計程車併停排班,對交通造成的衝擊比以前還嚴重。

中央警察大學交通系教授蔡中志說,落實執法還是計程車排班亂象問題最終解決的方法,路權是大家共用,若削減一點人行道可以改善交通,大眾都還可以接受,但排班區若為了設置而設置,而不嚴格執法、公平對待每個用路人,問題還是無法解決。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台北市的人口年年下降,但汽、機車數量卻不減反增(圖一)。雖然捷運已通車十年,公車專用道也遍及市中心,但是從交通局的統計,從民國九十年至九十四年,台北市民搭乘大眾運輸每年約為九億七千萬人次,其中,公車以每年兩千萬人次減少,捷運以兩千萬人次增加。由此可以證明,捷運路網的擴大、公車專用道的普及,只是讓公車族轉為捷運族,沒有減少私人載具的數量,台北市的空氣品質日益惡化。


    另一個令人吃驚的數字是,台北市去年有249296人罹患支氣管炎、肺氣腫、氣喘等肺部疾病,也就是去年台北市民每10個人不到,就有1個人有肺部問題。這個數據比高雄多出二倍多,且比很多其他縣市加起來的總和還高


    今年Stark投資公司、Concordia顧問公司、德意志資產管理(DeAM),亞太中心主管Ed Peter也轉遷至新加坡。另一項統計也指出香港在吸引外國僱員的排名,一年內由第20名急跌至第32名,旅遊業者也表示,許多旅客都抱怨香港空氣污染使他們不舒服。在在顯示環境品質的惡化,已經侵蝕了香港經濟的兩大支柱金融與觀光。

    全球自由化最徹底的香港,只因環境污染,跨國企業說走就走。想要提昇台北競爭力成長,其必要條件就是環境的永續發展,「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在全球城市的競爭中,短暫擁有世界最高的大樓,無法讓台北信義區變成曼哈頓,提升環境生活品質,打造讓人愉悅生存的空間,才是發展的正途。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綠黨腳踏車宣傳車隊成立

 

每到選舉,街頭看板林立、旗幟飛揚、宣傳車噪音喧天成為台灣選舉期間的市容之一,姑且不論這樣的宣傳媒介是否有效?候選人是否能準確的傳遞自己的政見?選民是否能夠從這樣的媒介了解候選人?旗幟、看板、宣傳車已經成為每個候選人必要宣傳工具。

初步估計,台北市目前至少有200輛的宣傳車在街上跑,這些宣傳車不但噪音惱人,其車輛的品質大多不良,浪費的汽油、排放的廢氣造成環境很大的負擔。再加上宣傳車基本上的車速不快,容易造成後方塞車而降低城市整體的運輸效率。若以每台宣傳車一天行駛10小時計,每台車一天消耗45公升汽油,就產生100公斤的二氧化碳。而這場市議員選舉,台北市光是宣傳車就每天增加了2公噸的二氧化碳,兩個月下來就是120公噸的二氧化碳

當前的選舉文化,一台宣傳車的司機薪水加上油錢、租金,一個月最少十萬元,每個候選人大概有四輛宣傳車走兩個月,就要開銷80萬元在宣傳車上。而街頭大型看板的月租金動輒十數萬元,再加上如雪片般散落在街頭的垃圾文宣、面紙、紀念品等等,光是宣傳物的費用就超過了選罷法中規定的150萬選舉經費之上限。何況總部的租金、人事費、廣告媒體購買、請客吃飯、造勢活動等等費用,零零總總加起來,選個市議員少說也要一千萬元。一個議員的薪水也沒多少,與不合理的選舉經費比較起來,我們可以想見,從這樣的選舉文化中選出來的民意代表,其問政品質一定堪慮

綠黨的候選人「沒有包袱、只有抱負」,我們相信唯有乾乾淨淨的選舉,才可能提昇台灣政治人物的素質與民主素養。我們相信台北市的選民素質,選舉不見得需要鑼鼓喧天、吵吵鬧鬧;選舉也可以是安靜地、優雅地陳述自己的理念。今天綠黨自行車宣傳車隊的成軍,不只代表著綠黨對於改善環境的用心,更代表著我們對清廉政治的期待。就讓我們從選舉文化開始改變起,讓選舉回歸民主最根本的價值---選賢與能

潘翰聲【松山。信義區】候選人  綠黨中執委 台灣環境行動網理事

張宏林【大安。文山區】候選人 荒野保護協會 前秘書長

張聿文【士林。北投區】候選人  北投反纜車大聯盟總幹事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8召開的台北市政府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否決了台北孔廟圍牆降低案,避免了如同中國南京、廣州孔廟被觀光化、世俗化的災難。但大龍國小校舍更新案「採風貌意象延續」,僅登錄六間校舍為歷史建築原地原貌保存,其餘九成以上校舍將被拆除,校友、社區居民結合文化與環保團體的搶救行動仍將持續。

在府與校方提出的需求計畫書中,並無完整的安全結構檢驗,就輕率認定校舍老舊不堪使用,反而著重於描繪嶄新的大龍國小,將有一座「多功能」的新明倫堂取代孔廟中的舊明倫堂,地下並附屬二百五十個汽車停車位和二百個機車停車格,以供附近居民及孔廟觀光客使用。淡江大學建築系教授黃瑞茂質疑,小學生擠在二棟像煙囪似的高樓裡上課,短暫的下課時間難以下到操場等開放空間活動,將阻礙兒童環境知覺發展,與小腿骨、膝蓋和大肌肉的成長。

在馬市府眼中,校園不再只是單純的兒童學習與成長空間,成為協助政府在公共空間投資不足的工具。而大龍國小粗糙的統包工程,更破壞校園與社區的緊密連結,摧毀當地「廟、學、宮」的歷史氛圍。文化與記憶是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由多樣性所構築的特殊集體記憶,對生活在這個空間的人們來說,無法比較孰重孰輕,更不能任意切割。官僚與專家孤立地評斷單一建築的保留價值,正犯了見樹不見林的嚴重錯誤。在有如連鎖商店般沒有特色的水泥建築長大的小孩,如何能夠感受沈澱在鄉土上,層層疊疊的歷史厚度呢?

大龍國小三百多棵樹也是同樣悲慘的命運,計畫書僅欲遷移六十棵樹,但生態系是相互關連的網絡,不能以生硬的年齡、樹圍等標準決定樹木的保留與否,隨意抽換物種都無法複製原來平衡豐富的環境,園藝公司的肆意安排,也比不上師生們已經走踏多年的自然步道。更不用說老樹移植的存活率極低,與老人安享餘年一樣,都是不證自明的道理。

以政策的寬廣視野來看,台北市把校園挖開來興建地下停車場,都是從大人的觀點便宜行事,卻從未顧慮到小孩這些校園主要使用者的需求,更是交通、生態與健康的三重錯誤。從生態上來說,大面積開挖的水泥地下停車場,所形成的人工地盤無法涵養地下水,並打斷地下的長期生態循環,蟬聲與蛙鳴都成為絕響,使土地的生命力急遽下降。散佈於住宅區的校園,原本扮演著都市之肺與地區冷氣機的功能,都將大打折扣,就像把根植泥土的樹移到盆栽一樣,面容枯黃且欲振乏力。

基本上,小汽車對道路面積與停車場的需求,是永遠無法滿足的無底洞,鼓勵小汽車的結果,最後反而讓所有人動彈不得。台北市氣喘兒達十三%,竟比工業區的高雄還多,就是因為年年創新高的汽車數量,所帶來的空氣污染,台北人就算再有錢,也不能避免小孩呼吸這污濁的空氣只有打造對孩子友善的環境,才是真正的健康城市。

潘翰聲(綠黨中執委、台大城鄉所碩士)

 

在文章之外的幾句心內話:

11/1記者會上與記者聊著,有人問到,這大龍國小又不是你的選區,我說「空氣污染不會以選區為界」,她也就笑了。因為台北盆地的生態與文化都是一體的,所以我和宏林雖然都不是這個選區,但是都來為不會說話、也沒有投票權的大樹們說點話。也希望大家,能幫忙影響朋友,在年底的市議員選舉,投給三位真正關心環境的綠黨候選人。

9/18綠黨就近聲援大龍國小老校友們到市議會的陳情抗議活動,陳應宗先生忙著遞交陳情書給馬市長,以及與市議員聯繫,我們就壯壯人場喊喊口號。為何要車拚相挺?因為我們都面對同樣蠻橫無理的市府官僚啊!在松山菸廠,一千多棵樹都被鐵皮圍起來了,一些不具「價值」樹種則早就被剷除了,未來假巨蛋和附屬商業設施還要鴨霸地壓迫著主體建築,也請大家有空關心一下松山菸廠,我們的生態、歷史與文化。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台灣自2002年開始引進「無車日」活動,今年已邁入第5年,台北市政府將自行車定位成休閒工具,而非交通工具,無意改變以小汽車為主流的交通模式,已與歐洲發起無車日的初衷大異其趣

 

「無車日運動」緣起於1998年的法國,以「在城市中,我不開車(In town, without my car!)」的口號,使大眾注意過度使用車輛造成的污染問題。2001年歐盟執委會環境部擴大成「歐洲易行週 ( European Mobility Week )2005 年歐洲易行週主題即是「聰明通勤」(Clever Commuting)。

 

在公民意識高度發展的歐洲,無車日激起市民對於更便捷的交通與更乾淨的環境之需求,政府部門則必須以進步的交通政策來回應,歐盟因而提出「清潔城市運輸計畫」(Clean Urban Transport for Europe),在9個城市嘗試以燃料電池作為公車引擎。像台北這樣短短幾小時的腳踏車嘉年華會,只是為市長個人「健康」形象錦上添花,卻將交通問題矮化為個人生活的選擇,未能提升到公共政策的層次,為市民的交通自由雪中送炭

 

從廣告公關的角度,人數是檢驗活動的指標,但市政屬於公共事務,耗費大量公共資源匯聚了人氣,必須提供民眾另一種生活方式的想像,作為推進都市交通改革的動力。但台北的無車日,只見道路「主權」虛幻而短暫的歸屬於行人與自行車,明天馬路依舊如虎口,道路上大欺小的生存遊戲還是赤裸裸的上演著,汽機車所排放的廢氣還是如幽靈般盤旋空中,繼續地荼毒著台北的市民及環境。

 

這幾年台北市主要捷運路網與公車專用道的骨架已粗具雛形,無車日的知名度也愈來愈高,推動大眾運輸與單車通勤的客觀條件大為改善,但近五年小汽車的數量仍持續創新高,沒有民眾降低日常通勤對機動車輛的依賴使交通問題陷入動彈不得的惡性循環,市民滿意度也節節下降,顯示市府的交通政策徹底失敗

 

台灣將近40%的通勤者通勤距離在10公里以下,絕大多數仰賴各種排放有害氣體的機動車輛,不僅是都市空氣污染的主因,台灣交通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也佔總量近30%提高區自行車的通勤比率,不僅能徹底解決交通問題,降低能源與時間的耗損,更可降低都市的空氣污染與全球二氧化碳排放。

 

丹麥哥本哈根有34%的人騎單車上下班,對照台北市卻僅有2。主因自我設限的市府,仍將自行車定位為休閒工具而非交通工具,資源錯置於河濱公園的自行車道,而非市區道路對於日常通勤單車族友善的空間設計。其實,單車族的困擾不外是,道路上汽機車的壓迫與空氣污染,水溝蓋、排水孔、貓眼石反光板的危險性,以及失竊與停車架不足等

 

這些問題的改善,並不需要太多的經費支出,卻能大大提高市民將單車作為通勤工具的意願。在經濟誘因的制度設計上,可以燃料稅徵收分配,以及停車費率調整與停車場基金的運用多多用於補貼大眾運輸系統及無污染交通工具或是提高小汽車擁有成本,推動「使用不一定要擁有」的觀念,以促進汽車租賃市場企業興建淋浴設施之類的舉手之勞,對於單車通勤族也是大大的幫忙

 

台北市政府年舉辦嘉年華式的無車日活動,縱有一日單車宣示的意,卻未能替單車爭取日常生活中無限期的路權正義,只是掩飾馬市府在替代性交通政策的無為與無能。自行車在馬市長的腳下,原本是解決交通與環境問題的良方,卻變成單純的作秀道具,殊為可惜

 

060923潘翰聲(綠黨中執委、曾任投信基金經理人)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接近早上七點,我們在市府前拉起綠黨旗幟與訴求的紅布,就有愛好單車的朋友前來要傳單,也有不少民眾熱烈的說「很好」、「我每天都騎車啊」。但也有民眾不願意接受我們的傳單,可能是「拉布條」的社會印象等同於「來抗議」,我們不得不再三強調,我們也支持無車日,但更希望天天都是無車日。可能以後表達意見的形式要多加考慮。

好笑的是,跟凱道一樣,總是有人問「你們是不是民進黨」,藉機跟大家說,我們綠黨才是全球綠黨聯盟與亞太綠色聯盟的成員,是真正以生態環境為價值的政黨,民進黨不是綠黨,他只是顏色剛好用綠色而已。(詳見綠黨網站)

主辦單位也有人過來關心,瞭解我們的狀況後,只說希望擴音器不要太大聲干擾到活動(這是蠻好笑的,裝乾電池的小喇叭,怎敵得過演唱會的大音響組)。警員也過來瞭解,知道我們只有發傳單,跟到處講講,便不再干涉。但是當我們來到預備出發區,一位著便衣位階較高的警官,便非常不高興我們的作法,一再干涉,最後還出現一為自稱是信義區督察的人,搬出「集會遊行法」嚇我們,炳原跟他據理力爭,我下午還要去參加集盟的修法工作坊,沒想到活生生就遇到警方干涉人民表達意見的自由。為避免橫生枝節模糊焦點,我們傳單也發得差不多,便將旗幟與布條收起來,免得他一直來囉唆,我們還是不接受警察的說法。

 

接近八點,馬英九市長搭著一部專車大巴士,從基隆路彎到市議會前的出發拱門。我便擠進人群,將訴求交給馬英九,他沒有特別對我說什麼,便轉身回答記者的問題,警察一再跟我說馬市長已經親自收到了,也沒有交給秘書,就是要叫我離開,大概是怕我們做出什麼他不可預知的事。

因為現場擴音器相當大聲,雖然我擠在前面,只隱約聽到一些數字,回家看電視才知道是在吵自由時報頭條的特支費問題。媒體關心政治議題高於民生議題,而民生議題就是穿熱褲的選美小姐帶健身操跟騎一小段單車的養眼畫面(大眾媒體都有了,就不用我這個小部落格提供吧),單車日搞了那麼多年,汽車數量還是創新高,也沒人想知道為什麼。

馬英九上台後,我們在一旁檢討今天的活動,炳原犧牲色相扮郝龍斌,可惜沒有引起注意。

直到整個自行車全部通過,等選美佳麗們離開之後,汽車馬上就光復「車路」了!

綠黨無車日活動的訴求腳踏車不是作秀道具,是交通工具

(中間那個紅色柱狀圖,就是近幾年台北市汽車數量,年年創新高!)

單車騎士與我們互動

台灣單車製造之光巨大劉金標董事長

市府一級主管與市議員專車

不具名的貴賓專車(我們不請自來的算不算?)

貴賓車之後才是一般民眾



單車才剛走,汽車來光復

四輪載兩輪的「環保」活動?

060923 BY潘翰聲

綠黨無車日活動的訴求,詳見次篇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吃完午飯拍著肚子,接到大龍峒文史工作室陳應宗老師的急電,說今天市議會有總質詢,而那個「北大同文化園區計畫」今天結標,所以要去市議會陳情。

 

上次在紅樓跟幾位台北文史工作前輩聚會後,一直在忙自己的事,就沒有努力去連結文史團體和環保團體,今天看到傳單上已經寫「台北環境文化聯盟」,腳步要加快囉。

 

來到市議會門前拉起布條舉起標語,陸續有官員進入議會備詢,待馬英九出現,陳老師上前遞陳情書,我們便高喊口號「保護大龍峒古蹟」、「古蹟比停車場重要」,

馬英九市長便走過來,他指著抗議標語,以無辜表情問「說我無能又無知?」,好像有在聽我們說話,卻又不作正面回應。

 

我們要告訴馬英九市長,

放任屬下破壞古蹟踐踏文化資產保存法是無能,

拆古蹟建停車場是無知!

台北市政府不顧地方居民反對,強力推動的「北大同文化園區計畫」,在欠缺對地方文史的瞭解與尊重下,極可能演成圓環災難的翻版

 

20060918BY潘翰聲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