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翰聲(證券金融業)本文刪節後刊載於060606日中國時報

台塑集團為台灣最重要的家族企業之一,在第一場台塑股東會後,宣布第二代王文淵及王瑞華分任總裁、副總裁,其接班佈局已經啟動,然而以評斷企業現代化程度的「公司治理」角度而言,台塑集團並未將公司的社會責任放在公司長遠發展的主要藍圖之中。

台塑集團日前已透過「台塑鋼鐵」向環保署提出環境影響評估申請,但在年報中卻隻字未提,公司也未曾依法就此一證券市場關心的投資案進行重大訊息的說明,違背資訊同步揭露的原則。關心台灣環境與社會的「綠色投資小股東」在股東會上,要求台塑公司對「台塑鋼鐵」投資案說清楚,並提出包括台塑如何與中鋼競爭、鋼鐵產業供需不均之企業經營課題,以及缺水、二氧化碳排放、填海造陸、與國光石化用地衝突、雲林沿海地層下陷、外勞管理失當、地方回饋跳票……等環境與社會問題欲與公司管理階層討論。公司則以該案為其子公司「台朔重工」轉投資為由,不願進行實質的討論,阻止小股東繼續發言,並對討論議案的異議聲充耳不聞。

就重大性而言,台塑集團從石化跨業經營踏入鋼鐵業,投資額一千四百餘億元的台塑鋼鐵,無疑是台塑集團未來最重大的投資案,整個市場也都在看。台塑透過權益法持股三十三%的台朔重工進行投資,推算其分擔投資額將達四百三十八億元,相當於台塑公司資本額五百五十五億元的八十七%,未來盈虧對台塑公司的實質影響亦不可謂不大。公司為了順利完成董監改選,而在股東會上強勢宣示「只要是台塑鋼鐵的案子就不用再討論」,不僅有違議事規則之嫌,就公司治理資訊公開揭露的原則,也是不及格的作法。

其實台塑鋼鐵的案子,對台塑的股東來說,有兩個方面是相當值得溝通討論的。首先是台塑跨入鋼鐵業能否獲利的問題,從台朔光電、台朔汽車等台塑集團過去失敗的轉投資來看,多角化的不一定總是會成功,台塑鋼鐵更可能使王永慶「經營之神」美譽受損。

雖然台塑信誓旦旦其建廠成本可能是現階段新鋼廠中相對便宜的,但相較於既有的舊鋼廠而言,台塑鋼鐵每噸鋼鐵的年產能就要耗費兩億元的投資,約是現在中鋼的兩倍!更不用說隔行如隔山,要繳多少「學費」,才能把「學習曲線」拉上來,趕上中鋼的經營效率?在起跑點就輸一大截的情況下,台塑要如何跟中鋼競爭?

台塑相當清楚石化業是個景氣循環的產業,卻忽略了鋼鐵也是景氣循環波動劇烈的產業。目前國內上游粗鋼供不應求之缺口約六百萬噸,扣除中鴻向日本和歌山採購的兩百萬噸扁鋼胚,及中龍與豐興將擴建增產的三、四百萬噸,待台塑鋼鐵全部完工的2012年之後,整體供需將接近平衡,屆時台塑鋼鐵預計的七百萬噸產能顯然將無處去化!而若台塑鋼鐵延伸至下游產品以去化自家上游粗鋼產能,對於目前鋼材自給率高達119%、嚴重過剩的下游鋼材市場無異是雪上加霜。目前國內每年出口一千餘萬噸鋼材,主要銷往中國,因此台塑鋼鐵若仍以目前嚴重供過於求、全球鋼價最低的中國大陸為目標市場,將完全無利可圖!

另一個值得台塑公司及股東們深思的是社會責任的課題,近年來雲林沿海鄉鎮因地層下陷、海水倒灌成為台灣境內的第三世界,而失業問題嚴重、吸毒人口增加,間接導致愛滋感染者暴增,回顧過去台塑公司當年承諾地方的願景,從最大規模的新市鎮計畫,到引進三萬多的就業人口與醫院、學校、濟助貧戶、清寒獎學金等,到最後全部跳票。在當初台塑六輕設廠之初,描繪農業縣轉型工業縣的美景幻滅之際,再提出大煉鋼廠如何能夠獲得地方支持呢?

在社會責任投資/綠色投資的浪潮下,愈來愈多的國際級企業主動編制環境報告書,並專注於公司治理、勞動人權、社區關係等面向的表現,以回應長期投資者的需求。除非台塑的眼光只侷限在台灣股市稱霸,而無意成為國際級企業,否則思考企業的社會責任將是經營階層與股東們亟需立刻進行的工作。

 

2006年台塑股東會媒體報導

060605  自由時報 「台塑跨足煉鋼廠 環團反對」

060605  中國時報 「股東會今登場 闢環保新戰場 環團綠色小股東 直搗台塑」、「十問台塑 股東會上嗆聲」

060605  電子媒體包括:中天、公視、TVBS、民視、年代、中廣等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受到寶發颱風外圍下沉橫流影響,香港近兩日空氣品質嚴重惡化,指標飆高到180的「甚高」程度,而去年至少有50天的能見度少於一公里,香港現在享受的陽光也比1950年少了37%,空氣嚴重污染逼得南丫島外籍居民及多個環保團體發起「888香港熄燈」行動,並獲得立法會及部分金融業、蘭桂坊業者的支持。同一時間亞洲金融時報報導,部分外資已經因為嚴重空氣污染將總部移往新加坡,對香港政府的「藍天行動」用腳投下了不信任票。

該報導認為香港金融版圖正逐漸瓦解,美系大型對沖基金公司Stark投資公司、Concordia顧問公司,已把在港的亞太區營運中心搬到新加坡,在亞洲掌管280億美元資產的德意志資產管理(DeAM),亞太中心主管Ed Peter也轉遷至新加坡。另一項統計也指出香港在吸引外國僱員的排名,一年內由第20名急跌至第32名,旅遊業者也表示,許多旅客都抱怨香港空氣污染使他們不舒服。在在顯示環境品質的惡化,已經侵蝕了香港經濟的兩大支柱—金融與觀光。

香港特首曾蔭權也承認,如果香港不及早採取行動,空氣污染會令人才卻步、窒礙投資、損害旅遊業,最後會阻礙經濟增長,並於7/25正式展開「藍天行動」,計畫在10月份的新一年度施政報告,以「重見藍天」作為主打議題。但曾蔭權並不支持「香港熄燈」活動,並歸咎於有70~80%污染來自於中國廣東的珠江三角洲;環保團體則認為,香港本身兩座未採用全面脫硫設備的發電廠和五十萬輛汽車的廢氣,才是最大污染源,並要求大力推展再生能源。

雖然香港官方與民間對於污染的控制有著不同的認知與解決方向,但基本上都體認到唯有良好的環境品質才能確保經濟的持續成長。而台灣剛落幕的經續會,卻還在上演「環保與經濟衝突」的老戲碼,顯示台灣工商團體領導者思維自外於國際潮流,而媒體還在追逐八卦與揭弊競賽,或是兩岸政策鬆綁與否的無謂爭辯,讓人對台灣的未來深感憂心。

目前不僅經濟與金融是全球化的體系,環境問題也是跨地域的。以珠江三角洲漂移至香港的污染來說,該地大量的製造業中,由港人投資經營的就達到五、六百萬人的僱用數,而台灣承受來自長江三角洲的酸雨,台商在當地的投資所耗用的能源同樣不可忽視的。作為當今地球上最具影響力的組織型態,企業界對環境保護責無旁貸,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就是擴大利潤,發展再生能源更是台灣少數具有競爭力的利基產業。

全球自由化最徹底的香港,只因環境污染,跨國企業說走就走,台灣政治轉型後死抱不放的自由化神主牌,已經走到不得不重新檢討的時刻了。我們應該認識到,金控減半、國營事業民營化,國有土地胡亂釋出,將政府該作的事到處BOT,堅持蓋核四,都無法讓台灣到達已開發國家的許諾之地。想要讓台灣經濟永續成長,其必要條件就是環境的永續發展,「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正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在全球城市的競爭中,短暫擁有世界最高的大樓,無法讓台北信義區變成曼哈頓,提升環境生活品質,打造讓人愉悅生存的空間,才是發展的正途。

潘翰聲(綠黨中執委、曾任投信基金經理人)
刊載於2006年8月12日中國時報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刊載於蘋果日報論壇2006.7.26 潘翰聲/綠黨中執委)

七一五學者連署之後,要求政治人物真誠反省、比好不比爛,成為輿論的重要呼聲。對照民進黨政府對樂生院的冷血與推諉,馬英九如何回應樂生院保存案的歷史考卷,將檢驗馬英九的道德高度,是否真的高於其他政治人物以角逐大位。

陳水扁曾在2004年2月至樂生院區表達道歉,並發放「抗癩鬥士金牌」,事後卻對政府加諸樂生院的暴力不聞不問,充分顯示其「有道沒歉」的品格低下。以政治犯自誇的呂秀蓮,更發出「你們賠得起嗎?」的驚世絕句,正是昔日受迫害者轉為壓迫者的歷史弔詭,更不用說衛生署如何一貫戕害樂生院民,民進黨在樂生院保存的歷史考卷上是嚴重赤字。

最諷刺的是,民進黨年年透過友邦要求加入聯合國皆不被受理,民進黨耗費多少資源,動員悲情要讓台灣被世界看見均徒勞無功,而退出聯合國以來,聯合國首度對台灣發出公文書,竟是在2005年嚴重關切政府將強制驅離樂生院民,認為此行為已經構成「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中表面意義(prima facie)的違反,是國際法下國際刑事法庭中檢察官已經可以就犯罪者的犯罪行為向法院起訴的法定調查程度。

1997年的台北市長陳水扁對待十四、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的康樂里民,從「先建後拆」變成「先燒後拆」,撕毀他所宣稱的進步市民城市的藍圖,在正當性弱化下,旋即拱手讓出市長寶座。在馬英九光環下當選的台北縣長周錫瑋,已宣示要在將於一個月內公告並拆除樂生院,如果馬英九此時還不願表達立場,則其道德水準和陳水扁相較,也只是他自己說「八十步和一百步」的差別。

國民黨先前在中央黨部掛上大幅台灣民主前輩的肖像,和民進黨一起將北宜高速公路命名為蔣渭水高速公路,意圖搶奪被民進黨獨佔已久的本土政治市場。如果馬英九願意對國民黨獨裁時代犯下的二二八事件道歉,卻對樂生院即將被拆除的危機默不吭聲,那麼他與陳水扁都一樣是操弄政治符號吸取選票的民粹型政客,不僅對台灣過去被殖民的悲慘歷史無知,更不懂多數尊重少數的民主政治原則。

醫學護理專業界和社工專業研究普遍顯示,老年病患的強迫搬遷一年內的死亡率將是搬遷前的二至三倍,亦即錯置(dislocation)是老年人在面對生命終結之際最危險的殺手,這已在1997年陳水扁強制拆遷康樂里事件的後續發展得到印證,此一道德污點將和近來纏身的弊案一樣跟隨陳水扁一輩子。若是台北縣政府動用警察武力驅離,其後果將很可能再度重演,馬英九作為周錫瑋的輔選招牌,其責任無可迴避。

馬英九同時身為國民黨的黨主席,若能以更大的善意與遠見,推動樂生院的百分之百就地保存,誠懇地面對從日據時代迄今的轉型正義課題,自身的道德高度將大幅超越陳水扁,更是政黨之間從「比爛」進入「比好」的絕佳轉捩點。

(刊載於蘋果日報論壇2006.7.26 潘翰聲/綠黨中執委)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部分刊載於中國時報時論廣場2006.7.26 潘翰聲/綠黨中執委)
近日媒體在北投纜車弊案的報導上,多偏重於政治責任的歸屬,該開發案對於環境與地方文史的嚴重破壞,政策與貪腐之間難以割捨的連帶關係,反而被相對忽略了,以致於一個本身問題重重的弊案,居然遲未停工,而持續啃蝕著我們的土地。

牽涉北投纜車BOT開發案的各方政治勢力,莫不盤算著各自的政治利益,對弊案作切割,民進黨迅速開除涉嫌收賄的政務官,台北市長馬英九形容自己「殃及池魚」,市長候選人郝龍斌則強調當初環保署長任內是「依法行政」。我們可以見到,當前爆料文化下的揭弊競賽,已經引導政治人物習於卸責與比爛,除了滿足閱聽大眾「天下烏鴉一般黑」的犬儒心態,對於實質環境的改善並無幫助。在如此嚴重的弊案爆發之後,環保團體要求立即停工、重作環評,不僅為了避免對環境造成的傷害進一步擴大,也是對於責任與清明政治的基本要求,全面檢討整個決策過程,則有助於清理潛在尚未成形的弊案。

錯誤的政策不僅比貪污更嚴重,更是貪腐的溫床。錯誤的政策的形成,若非評估作業過於草率,就是政治人物有高於官僚決策理性的其他目的,為了消弭反對意見,必定想盡辦法迴避民間社會與專業的監督,在官僚與黑箱作業之下,貪腐的毒芽便開始滋長。就像現在仍然無法正常使用的八里汙水處理廠,淡水河污染的問題沒有舒緩,十三行文化遺址已經全毀,博物館中的展示品則多為仿製品,而當年政府為何執意興建,在伍澤元因貪污弊案而潛逃出境後,終於真相大白。目前國家公園隸屬於營建署,在開發觀光優於環境保護的政策思考下,除了北投纜車弊案之外,已經浮現菁山露營區的櫻花溫泉度假村弊案,國防部聯勤俱樂部交由財團改建成高級度假飯店同樣規避環評,太魯閣及墾丁兩座國家公園內,也有準備大興土木的潛在弊案。


就如同陳水扁市長將興建十四十五號公園視為重要政績,不顧當地社區的完整與多樣性,以拆除的暴力來展現「魄力」。北投纜車案同樣是馬英九市長心中的重要政績,希望可以一舉解決仰德大道的塞車問題,不顧其安全性與環境問題,要求北投地方承受纜車所帶來的外部成本,在台北局捷運公司評估沒有經濟效益、僅有一家廠商投標的情況下,也與之簽約。而開發此案的力麒建設集團,對於無利可圖的纜車,似乎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才會有目前弊案熱點的山上站溫泉旅館違法開發。

台北市政府意圖將此案切割為纜車與溫泉開發兩案,即使最後檢方查無貪污證據,從弊案疑雲中全身而退,如果現在不透過立即停工、重作環評來重新樹立開發案的正當性,就算未來可以順利如期完工,纜車還能夠載著選票將馬市長送上權力的頂峰嗎?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