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只是從數字來反駁施顏祥「廢核四電價漲四成」的恐嚇,尚且不談核電的危險、核廢骯髒又害你一萬年、持續釋放的輻射害我們得癌症...

 

打開黑箱才能安心

[節錄部份刊載於1/14聯合報]

核電廢不廢的三個交鋒點在於安全、乾淨、便宜,前兩項牽涉到風險的認知和評估,經濟因素則是公共決策的核心,如果經過公開驗證,核電真的是便宜非常多,才會有要不要為了貪便宜冒一點風險的問題。而民主社會公共抉擇的基礎,就是資訊公開和對焦討論,如果連不牽涉價值判斷的電價黑箱都打不開,如何能說服社會核電是安全的且值得安心。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的第一個訴求就是「台電公開所有真實狀況與數據,成立與公民對話平台」,經濟部長施顏祥想要說服大家在核電和電價上漲之間做兩難選擇,又不讓人民覺得被要脅恐嚇,先把「精算」的過程攤開來接受檢視,不然媽媽們的常識「核四只佔6%發電量,電價怎麼可能漲四成」,還比較容易被接受。

 

前原能會主委蘇獻章假裝學者身份投書聯合報(1/12)說漲價不是恐嚇,其立論是天然氣比核能每度電要貴二點五元。事實上指的是已經大部分攤提完折舊的三座核電廠,暫且不論環保界對於每度電0.69元之低創世界紀錄多所質疑,就算全部以天然氣來算,則價差(3.27-0.69=2.58)乘上佔比17%計算,也增加不到兩成。另一方面,核四廠若今年五、六百億元的追加預算通過,總建廠成本將高達三千三百億元,每度電成本不可能維持原本計畫的二元,極可能超過台電去年平均售電成本的2.82元,甚至比天然氣的3.27元還要貴,若後年投入商轉,反而有拉高電價的壓力

 

蘇獻章前主委把節約用電的責任加諸於全民,把焦點放在國內發電結構。事實上更應該看售電結構,工業用電是民生用電的三倍,去年民生用電量已經下降,但工業用電還是居高不下。尤其民生用電售價高於台電發電成本、台電成本又高於工業用電售價,台電每年被迫補貼工業用電數百億元,環保團體多年來的指控,台電工會最近也公開確認,這才是台電鉅額虧損,而油電雙漲導致民怨的真相

 

工業用電是民生的三倍   

[圖片來源: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經濟部長另一件沒有同時說的假設是,未來十年電力需求成長四成,全部用天然氣來滿足這麼大的胃口,電價當然要上漲,因此台電推出許多火力電廠的擴建案,如果全部用核電,大概要蓋到核九、核十,當然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必須換腦袋來思考,去年全國氣候變遷會議便有「電力需求零成長」的共識,馬英九總統要求經濟部用一年來做研究,時間只剩幾個月卻還看不到進展。比較已宣佈非核時程的德國、瑞士、比利時三個國家,20102020年的電力需求成長分別是負7%、和5%13%,台灣卻是增加38%

電力需求零成長  

[圖片來源: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政府應該努力的方向,是趕快做延宕二、三十年的產業結構調整,降低高污染高耗能的水泥、造紙、電爐煉鋼等原物料的出口,依法制定能源效率標準即刻上路,降低電力需求的彈性係數,未來經濟回春復甦,電力需求也不會同幅度飆升,才不會在能源價格上漲的時代被世界淘汰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載於2013/1/3蘋果日報

這跨年煙火的盲目跟風到了極限,越來越多人要來搞點不一樣的,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便在自由廣場「放人生的煙火」,都市更新受害者協會則在文林苑烤麵包,原本全國關廠工人連線還準備癱瘓台北捷運,蘭嶼青年跨年迎曙光祈求核廢惡靈退散也好多年。

這年頭,我們一直跨不過末日之年。商人操作下的假末日,當然什麼事都不會發生,就叫冤大頭繼續花錢吧。可怕的末日,不是世間一切幸與不幸都劃下句點的終止日,真正恐怖的是末日之後持續存在的痛苦,求出無期的無間地獄。這不是在講災難片不一定會到的未來,而是指現在進行式,日本福島核電廠的高輻射污染仍持續擴散中。

 希望之國  

日本鬼才詩人導演園子溫,以往的作品常以屍體的影像語言,刺探生死之荒誕,這部即將上映的核災劇情片<希望之國>,卻看不見具象的死亡甚或一滴鮮血,來表達了沒有子彈與飛彈的「隱形戰爭」,在無預警核災的世界末日之後,三對伴侶的絕望路途,各自探底走到片尾,在輻射探測器噠噠聲,和雪地與火焰中,升起天堂的曙光,愛就是要一起攜手回家。

日本社會所面臨的真實點滴建構了本片劇本,議題嚴肅卻不說教,故事敘述相當流暢,一流的剪黏功力之外,應是導演走訪災區半年累積的基礎,實力派演員們精湛演出,也讓人容易入戲探索生死風險。全片唯一超現實的場景,是海嘯後傾頹破屋前,童男幼女要失速的工業社會腳踏實地,「一步一步」慢慢走。

 

核災劃定二十公里的逃命圈,這個家庭恰好院子一半在封鎖區和主屋則在安全區,揭開荒唐的序幕。這也讓觀眾大大取笑科學技術所判定的「安全劑量」,而法律和政治的強制力,怎能將多元社會的歧異一刀切?現代生活在風險社會,將文明、便利、利益和風險綁在一塊,但分配極不平均,因人而異的認知和感受,也令逃不逃的抉擇異常艱難。

封鎖線的木樁具體展現國家機器的暴力,有賴縝密的統治技術把被揭穿的荒謬合理化。睿智的老人說「是醫生在電視上說謊」,譴責泯滅良知的專家和媒體,他警告「如果相信政府,以後樁會打到你家」,也鼓勵勇於自己做出判斷,「只有勇敢的人才敢逃」。

迎接新生兒的喜悅,在醫院產檢轉為揮不去的憂鬱和無可防護的恐懼,為了保護孩子的健康,年輕爸爸從軟弱從眾,到覺醒「逃去不遠的地方跟不逃的差別不大」。非常清楚輻射危害,強迫兒子媳婦避難的老爸,為了陪伴失智症老媽,卻留在災區邊緣,照顧不能擠的乳牛和鄰居所托的老狗。當老媽不斷追問「核電廠蓋好了嗎」,並懇求「我們回家吧」,聲聲質問人類社會的集體失智和冷酷懦弱。

 

對受害者歧視,弱者間相互踐踏,我們或多或少都在共犯結構體制內的一部分,然而即使是再冷酷的官員,也難忘老樹「一輩子的印記」。愛護家園和土地正義的主題曲,這一兩年唱遍台灣許多被官商勾結踐踏的角落,然而核災卻是無可討價還價的,魔力來臨之際將全面強制徵收。最近夏威夷居民對日本政府製造核災提出集體訴訟,核污染其實無所遁逃於天地間,末日之前我們勇敢所做的皆是為了愛。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麗灣渡假村BOT之環評和兩張建照都被法院判決自始無效定讞,但台東縣政府還繼續補做環評,這是今年最受矚目的環保案件。北投纜車BOT環評彷彿正在走美麗灣的不歸路,而台北的官商勾結更加野蠻,卻人模人樣的掠奪「和平理性」之名,正在把生態文化和草根民主給「禮貌」掉。

 

  • 官商勾結BOT

地方政府的BOT案,官不官民不民,既沒有私部門的效率,政府也不再是公共利益的守護者。有錢人的濱海渡假村,一點都不具備BOT的公共性,同屬美麗華集團的美麗信花園酒店,當年也是搶下青年旅館BOT案,最後卻作成高價豪華旅館。北投纜車名義上是交通設施,實際上卻是另一個昂貴的玩具。行義路溫泉違建區就地合法案,以北投纜車作為交通對策,而溫泉業者也在環評會上強烈阻撓反對者發言,其政治獻金監察院都有紀錄可查。

行政法院判決寫明,美麗灣公司規避環評於先,不受「信賴保護」(明示不必國賠),並指台東縣政府護航違法「遠甚於怠於執行職務」。北投纜車案業者儷山林曾經行賄內政部次長,官員還在關,市府卻不依法解約,持續擺爛,要拖到用國賠幫黑金財團解套嗎?

 

  • 環評規避不成,就左手審右手

美麗灣案從頭就居心不良,將開發案化整為零,以規避一公頃以上需實施環評的規定,台北市政府最初刻意採用中國纜車的技術規範,意圖規避環評,貓空纜車還完全沒做環評,以至於發生塔柱邊坡滑動、位於高度落雷區無法正常營運的諸多險境。當政府無法逃避要做環評時,卻突然態度逆轉「勇於任事」。

渡假村的等級當然是國際觀光旅館,美麗灣卻宣稱只是一般旅館,主管機關就從交通部降為台東縣政府,環評便從環保署搶過來自己來審。北投纜車跨入國家公園範圍,本來就應該由環保署審查環評,也有好幾份公文可查,台北市政府卻想要自己審自己過。

環保署長沈世宏力主廢除環評否決權,並轉移環評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審查(就是石化廠由經濟部審、蘇花高由交通部審、大故宮計畫由文化部審),在全國產業發展會議上達到最高的衝突。美麗灣環評就是左手審右手的典範,環評制度形同虛設。該案歷經三任縣長,不斷撤換「不聽話」的環評委員直到通過,環評被法院判無效,繼續補辦環評護航到底,猶如「被退學的學生幫他補考補到過」。台北市政府同樣惡名昭彰,大巨蛋BOT環評曾一度被否決,遠雄重送幾乎一模一樣的修正案,還是繼續審查強行通過。官派環評委員們強力護航北纜BOT,尤以擔任主席的環保局長吳盛忠為最。

 

  • 黑箱決策的暴政

官商勾結總是畏懼人民把真相攤在陽光下,台北市環評會就曾經拒絕媒體在場,更意圖將人民排拒於決策程序之外。北纜環評僅第一次會議讓民眾發言,第二次就悍然拒絕,導致無法聚焦於理性討論,會議延宕近一小時才勉強允許有限人數的發言,反而要求市民「理性」。美麗灣環評本週六(22)第七次審查原本開放全國民眾上網報名,卻臨時限制發言及進場人數,北纜環評本週五(21)第三次審查公文,竟表明「本次將進行委員討論公決程序,會場內不開放民眾進入」,北市府正在創下環評史上前所未有的惡例。

 

本週末將是環評的毀滅日還是重生之日呢?請政府對地球母親有禮貌一點!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麗灣的財團自救會  

<支持美麗灣台東地方自救會>記者會現場,地方頭人義憤填膺說「台東的未來台東人決定」,但新聞稿末露出了狐狸尾巴,新聞聯絡人赫然是美麗灣渡假村的公關經理,在精美餐盒和彩色文件的糖衣之下,難道這是為台北財團拚命的自救會?

 

當跨國或外地開發資本的魔爪,伸向所謂發展邊陲地帶,殖民體制需要落腳之處,就靠鈔票來炫惑心靈,透過掮客買辦幫忙出賣地方鄉土,以便將土地榨取出來的利潤送到遠在天邊的財團大股東。當每片土地都被全球資本穿透的此刻,每個人都是「在地人」--在地球上的人。

 

而台灣民主化二十幾年來,本土成了政治正確,但許多地方尚未轉型為公民社會,使得樁腳政治的地方頭人盤據地方代表的正當性和發言權,把反抗外來殖民的本土精神惡意扭曲。處於地方利益圈之外的地球人,點破了國王新衣的謊言,壟斷地方政治和媒體的權力集團,便展開身份檢查的抹黑惡鬥,最先抓來當代罪羔羊的,就是所謂「外地人」(地方利益之外的人),「本地人」除了被警告別擋人財路,接著譏諷反對者是生活優渥的軍公教(如澎湖、馬祖反賭的本地人),或是責備「不知爸媽賺錢辛苦的小孩子」(如反蘇花高的年輕人)。

 

台北財團/台東買辦的操作技倆就是指鹿為馬,把台東以外來關心的人通通抹黑成外來統治者,鼓動排外、仇外的民粹。同時,也把股東的利益,分些屑屑給台東少數人,再把這少數人的利益,說成是全台東人的利益。只要官商勾結的過程,只由地方少數人決定,他們就能霸佔國家寶藏獲取暴利,就算東窗事發,也是官員民代被關。

 

可悲的是,在選舉買票和政商勾結的惡性循環下,台東監獄裡正關著的歷任貪污縣長和民代,他們不就是搞爛台東未來最該負責的罪人嗎,怎麼會是發出正義之聲、也沒有任何決定權的六百位學者。台東的未來,竟從美麗灣違建案小題大作、無限上綱,僅僅130個就業機會,居然誇大為解決失業率的仙丹,其實潔淨海灣的母親環抱,才是取之不盡的天然永續冰箱,餵飽在弟子民。

 

如果順著台北財團/台東買辦的排外邏輯來講,那麼核廢料用欺騙方式倒在蘭嶼,為何不尊重在地,讓達悟人自己決定?講公平正義,怎麼不出來強烈反對?蘭嶼核廢場的微薄回饋金,憑什麼經過台東縣府會審議撥發?

 

究竟什麼時候,台灣才能進步到就事論事的現代公民社會,不恣意攻擊發言者的身份,走出封建社會以人廢言的遺毒。還能從在地公共事務、國家大小事,看到世界觀,超越狹隘的、虛構的本地人和外地人之爭。

 

回到法治國家的基礎,(位在台東之外的)行政法院的判決書都指出,美麗灣公司規避環評於先,沒有「信賴保護」可言,拆這違建根本不必國家賠償給他一毛錢,這才是內政部長李鴻源說錯的事。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陳冲院長十一日在產發會閉幕致詞遭火爆嗆聲,我是當事人之一,也完整參與兩天的會議,願意還原現場衝突及背景脈絡。

 

首先令人遺憾的是,當前經濟部面對社會衝突的中介處理能力,嚴重退化。過去這類全國性會議的做法,只要是有一個不同意見,就不算共同意見,而移到其他意見,與會者都同意的才算共識,之後主管部會便列入管考戮力推動。2009年的全國能源會議,每個共識都字斟句酌,爭執雖然激烈,也算和平落幕,當時經濟部長一樣是施顏祥,但此次不知為何卻很粗暴的,不願意多花一點點時間,讓整齣戲好好走完。其實,今年氣候變遷會議,事前就採取世界咖啡館等開放空間會議技巧,雖然距離參與式民主還有一段路,但能夠讓針鋒相對的民間團體和政府官員有促膝而談的機會,才是公私協力的一個起點。


台塑石化董事長陳寶郎,曾在推動國光石化時和環保團體對壘,這次產發會雙方對於環評的發言,卻有「國土規畫應先做好,讓廠商去對的地方」的高度共識,無奈官方硬要做出「檢討環評」的所謂共同意見,導致嚴重對立,甚至令行政院長陳冲沒法順利做閉幕報告。施部長若非不智,就令人懷疑是故意要製造衝突,讓環保團體背負不理性的污名。

 

當弱勢人民沒辦法坐著講的時候,當然就站起來了。當麥克風掌握在有權的官員手上,希哩呼嚕的照著稿子唸一個小時的「共同意見」,並以「請尊重台上發言」來掩蓋不同意見,為了避免「被禮貌」掉,我只能不計形象的呼喊「我們不要血汗經濟」,再走到陳院長身旁,低下身指著「鬆綁外勞」「加班工時」「勞務派遣」這幾點跟他說,「昨天勞工團體都反對這幾項,不應列為共識」。陳院長強調『這些都還要再研議』,『我只會講方向』,我回到座位想聽他怎麼說,而場面已徹底失控了。被經濟部邀請的貴賓立錡科技董事長邰中和,則對環保團體嗆聲「再吵下去我告訴你,連15K都到不了了」(指月薪低於一萬五千元),引起社會一片嘩然。

 

施振榮在開幕演講「微笑曲線」,認為回台的若是缺乏競爭力的產業,無法創造附加價值,反而會拖垮台灣。但官方會議結論卻充斥降低資方成本的主張,未來很可能吸引到的是混不下去的鮭魚返鄉。施振榮也認為,上一代要負責任,應該培養台灣自己的管理人才。但經濟部卻決定三個月內提出方案,要開放中國大陸員工來做管理階層,並降低外籍白領的薪資下限。整個會議表面上揭櫫產業創新的核心價值,檯面下卻包藏血汗經濟的禍心,根本自相矛盾。

 

台灣產業升級已經晚了二三十年,全國平均薪資走向高原期,大學畢業生月薪更一路下滑,蕭萬長前副總統也嫌22K太少。但經濟部「投資環境優化」的政策,在急單來臨時資方可以彈性調整加班工時,勞工爆肝趕出貨的加班費卻會被變相取消,加上鬆綁外勞和勞務派遣等一連串措施,都在打壓年輕人的薪資,如此世代不正義,還要掩蓋人民的嘴巴,這政府簡直是把自己逼上被革命的懸崖邊緣。

 

一些不長進的老闆們,把少數財團的私利,說成是所有人的利益,他們透過掌握「工總」和「商總」等組織綁架政府,上綱上線捏造經濟和環保的對立。台灣正要被這些人拖下去產業「降級」,當人才被迫逃離家園,其他多數不必特別需要政府大量補貼的資本家們也將同受其害。面對這樣剝削勞工和土地的血汗經濟,你怎麼微笑得起來?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載於蘋果日報2012/11/28「當心環保之敵再變大」 

台塑啃蘋果l  

壹傳媒股權交易案即將簽約,旺中集團的角色特別受到關注,也有要求中信金辜家產金分離的要求,台塑集團則相對未受到同等的檢視。其實,台塑集團過去的言行判斷,全民應當特別當心高污染財團「黑金恐怖」的來臨,而環境污染的新聞,從源頭的經營權介入,很可能就是管制的第一步,「台塑啃蘋果」造成對媒體言論自由的污染,或許比「米果吃蘋果」還毒

自從六輕來了   

台塑王文淵上週五的聲明指出,他是「台化公司董事長,也是工會最高顧問,與工會互動良好」,但實際上,台塑經常利用勞工工作權來控制被污染社區的民眾。《自從六輕來了》電子報便清楚報導,雲林民眾陳財能三次被台塑「白色恐怖」的經驗,包括多年前因聲援沿海養殖業 的抗議行動,隔天當他要進入廠區工作竟被扣留出入證,上個月台大公衛所詹長權教授簡報六輕附近罹癌風險的研究,陳當場起身發言,隔天六輕「敦親睦鄰組」就來電,關切他兒子還在承包的小工程,接受三立電視台訪問,竟還收到存證信函「顯無根據並已損及本企業商譽,本公司特予澄清,並請 台端避免再有類此之言論……以免違法是禱。」

《蘋果日報.人間異語》也曾報導〈家鄉變調 只能以車為家〉的這個故事,《壹週刊》更多次揭露台塑關係企業的污染事件。王文淵說買《蘋果》後,「還是要顧一下老闆的立場」,其聲明也隱含了不會排除指派人去擔任壹傳媒高層的可能,未來入主後直接或間接干預報導內容,合理判斷應該是早晚的事。

 

蔡衍明的旺中集團,從併購有線電視到入股壹傳媒,因股權的大量集中引發公民社會對媒體壟斷的疑慮。然而台塑集團雖然還沒有媒體經營權上壟斷,但其政治經濟影響力,加上創辦人王永慶「經營之神」神話的文化霸權,在新聞內容上早已自動產生單一化的壟斷效果。甚至連廣告都可能受到影響。

無「恥」的台塑公車廣告  

環保團體曾經刊登公車廣告控訴台塑污染,結果廣告上的「恥」被挖空,台北市政府公車處並旋即通知要強制下架。

 

在中國因素介入方面。《蘋果》創辦人黎智英長期反,中共自然希望將此媒體收服,蔡衍明還不遮掩他為打手的身份,許多本土也認為旺中集團背後有中資但台塑在中國投資金額更大,與中共關係或許更久、更深後。數年前,陳雲林至王永慶靈前弔唁,便推崇為「民族企業家」,日前當媒體詢問中共如何看待台塑入主《蘋果》,王文淵也不掩飾地說「中國應該會歡迎。更不用說當年六輕設廠爭議台塑出走中國要脅,讓台灣政府讓利讓到脫褲子,污染根留台灣,毒害雲林製造癌症村。

 

旺中集團控告小民激起社會反彈,而有901大遊行台塑也有用龐大法律資源,對付民眾和政府的習慣。不但告揭發真相的學者莊秉潔天價求償,箝制學術自由,受訪者接到台塑存證信函警告,以往六輕四期用水超標被環保署罰款,和早年屏東發現汞污泥案,他們也寧可興訟,更優先於反身自省來處理實質的污染

台塑六輕四點七期環評通過了,只因台塑不滿環評條件,行政院馬上開會討論閹割《環評法》的種種作法,並有環保署長幫忙發新聞稿、寫投書,大戰雲林縣政府和環保團體、學者,還有更多媒體用社論為台塑叫屈,最近雲林地方甚至出現歌頌六輕親親報報」廣為發放。

為台塑六輕掩飾真相的親親報報  

已經在新聞報導和政策過程形成壟斷效果的集團,他要介入媒體經營權,眾人更要當心黑金恐怖的降臨!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載於2012/11/12自由時報,此為完整板

街頭狂飆的一九八零年代,人民帶了大鐘到監察院「送終」,被以侮辱公署罪判刑,是司法權協助監察權迴避人民監督,當年媒體對此評論「監察院要證明自己沒有死」。解嚴二三十年來,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不只一次相互掩護而非分立制衡,監察院有沒有證明自己還活著呢?美麗灣違建案不但是一個證明監察權獨立的絕佳天賜良機,也可以藉此回饋司法系統。

121109美麗灣違建監院  

彈劾--台東縣長黃健庭、縣府秘書長陳金虎、環保局長黃明恩、建設局長許瑞貴!!

台東縣美麗灣違建案已經滿八週年,當地受害的刺桐部落原住民第六度來到監察院陳情,卻遲遲沒有進展。過去監察院總是說五權分立,對於司法審理中的案子不便處理,不過社會關注的李宗瑞案也可以積極調卷關心,逼得檢查官趕快起訴,確立管轄權。但美麗灣違建案,最高行政法院判決撤銷環評結論、建照也無效需停止開發行為,兩案訴訟皆已定讞,監察院還在等什麼?還要人民提醒?竟然敢裝死說還沒看到判決嗎?

 

何況中央行政部門明著在踢皮球,放任地方政府糟蹋司法權,監察院豈能不挺身相救。立法院答詢時,環評的中央主管機關環保署,署長沈世宏先是認為應該要拆,把球踢給內政部;違建的中央主管機關內政部,部長李鴻源則認定是實質違建,非程序違建,但是又說要等環評結果出來再說,把球又踢給環保署,但後來沈世宏立場也改變了,不願如前任環保署長介入地方環評事務的違法亂搞。

 20120928杰拉華衝擊美麗灣  

因為中科三期也是司法判決環評無效,當時火熱的面板產業龍頭友達一發怒,行政權幫忙擦屁股擦到屁股都破了,主動幫忙「補考」,環評補到過。立法院也由友好的執政黨立委提案修改環評法,一旦未來再有類似狀況,由行政機關認定要不要停工(當然會說不必停工),幸好立法院改選屆期不連續沒有完成修法。還記得那個時候,我們到監察院陳情,等到比較敢言的監委值日時才送件,卻有另一位曾經參與早年環保運動的「馬友友」監委,恰巧趕在前一天立案主動調查來「攔胡」,疑似要護航行政權,結案報告當然是不痛不癢。

(註:中科四期環評也判無效是面照妖鏡。 )

戒嚴時代的監察院是國家機器壓制工具,1979年通過彈劾許信良案是她難以抹滅的歷史恥辱。當年處理上極有效率,一月二十二日桃園縣長許信良前往南部聲援余登發被捕事件遊行,省政府以「廢弛縣長職務」送監察院察查,不到三個月(四月二十日)就通過彈劾案,公務員懲戒委員會旋即停職處分,七月一日生效。「擅離職守,簽署污衊政府之不當文件,參與非法遊行活動,並違法助選,證據確鑿,均有違法失職之嫌,將予依法彈劾」的理由如今看來極為可笑。而2008年監察院處理台東縣長鄺麗貞颱風天出國旅遊案,爆發白冰冰等人關說而彈劾未過,隔年初重新開會通過彈劾卻不公佈決議文,後來也不了了之。

 

美麗灣違建案,情節更為重大,如果縣長黃健庭居然沒有被彈劾,甚至趕在明年初春節旺季前,繼續違法環評審查「補考補到過」,讓美麗華財團在杉原海岸上的違建順利營運賺錢。到時候監察院再度被送上大時鐘,也是自取其辱剛好而已,既然沒必要留著這個五權憲法的裝飾品,總統也不必再提名下屆監察委員,而且割掉這個憲法盲腸,還可以剩下好幾億元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連簡單算術都不會的擁核者!

蔡正元唬濫  

 傳言爭取台北市長提名的兩位國民黨立委,為核四議題隔空交火,燒到廢核會不會漲電價的老戰場。丁守中的提案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通過決議,要求規畫將核四改為天然氣電廠,經濟部和台電仍舊以電價漲一兩倍的謊言來恐嚇,蔡正元在中天談話節目更加碼說,捷運票價會漲七倍。令人吃驚的是,這些「原子力村」內的擁核者,居然連簡單算術都不會,核電廠不出事,果然是上蒼悲憫台灣人的無知。

 

依照『101.5.15經濟部「電價合理化」說明相關資料』台電去年帳上平均售電成本每度2.82元,天然氣成本3.27元,現有三座老舊核電廠,則據說因會計固定成本折舊已攤提完畢,作帳贏得0.69元的世界最低紀錄。雖然核電佔總發電容量只有一成,但台電拚我們的命以核電為基載,佔總發電量拉高到二成。就算以環保界從來不肯接受的核電成本和發電比重來粗糙推算,核電全改為天然氣發電,則價差(3.27-0.69=2.58)乘上佔比20%計算,增加0.52元或18.3%,連施顏祥所說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如果是以天然氣完全替代核四發電量,以1998年動工所估算最保守的二元成本(官方說法),則價差(3.27-2=1.27)乘上佔比5%計算,僅僅增加0.06元或2.1%但核四大錢坑從原預算1,697億元,歷經四次追加胡搞還無法完工,已超過三千億元,明年還可能再追加五百億元,假若真的一天居然能發出電,就算沒有核災,電價反而比天然氣還高出一大截

 

 經濟學家 王塗發:『原核四計畫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資料,當時估計的核電成本為2.703元/度,現在約為3.948元,以躉售物價指數換算,2008年的核四廠之發電成本約為5.085元/度,是台電的「會計成本」的8倍多!』


低估核電成本+高估天然氣成本  

蔡正元說捷運要漲七倍就更離譜了,他的立論是天然氣4元為核電0.6元的七倍。很粗淺的常識,捷運成本不是百分之百都是用電,電價也絕不是單一來源的價格,更何況其引用數據誤將馮京當馬涼。如果這樣簡單的推論和算術都會弄錯,別說參選首都市長,連現任立委都根本不適格。而當年他經營投信還能賺大錢累積財富,令人不禁懷疑,顯然絕非靠邏輯嚴謹的基本面財務分析,究竟是「千線萬線不如一條電話線」的俚語,還是被司法一審判決有罪的掏空背信?

 

蔡正元說『政治人物要讓民眾清楚知道可能的結果、風險、和成本,不要只是一味的煽動民粹』,不但回敬給他自己,也要問問大部分民眾,如果連這麼簡單的問題,都看不出來擁核者的數學這麼糟糕,用腳趾頭敲敲計算機都懶,數學老師和公民老師都要潸然淚下。如果大家都花點心思來搞懂,就知道不是去追討啥退休軍公教的錢,而是經濟部長和台電高層沒有資格領一毛薪水。

 

長期電價的變數很多,廢核的條件加進來,幾種可能的情境都不一樣,但金額應當是可以接受的。從基載與尖峰備載管理來看,目前電力供應過剩嚴重,就連炎夏中午冷氣全開都還有兩成的餘裕,核四不運轉也沒影響。

政府應該努力的方向,是趕快做延宕二、三十年的產業結構調整,依法制定能源效率標準即刻上路,降低電力需求的彈性係數,做到今年全國氣候變遷會議共識結論的「電力需求零成長」,即使經濟回春復甦,電力需求也不會同幅度飆升。另一方面,擴大並普及時間電價和可停電價等價格誘因機制,並投資於電網及尖峰負載管理技術,則可以讓需求曲線的波峰波谷差距縮小。

總之,只說「天然氣取代核電」,有點把事情看得太簡單,經濟部和台電也該乖乖依照立法院決議仔細做評估,而不是用拙劣的方式鬥嘴跟洗腦,還被人看破手腳。民主政治該實事求是還是搞民粹,核四正是給我們的挑戰。


延伸閱讀:

1.【你不可不知的核電真相】真相五、核電不是便宜能源

2.世界核能成本:Projected Costs of  Generating Electricity 2010 Edition

3.經濟學家 王塗發:核電成本知多少?

 原核四計畫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資料,當時估計的核電成本為2.703元/度(原規劃2000年完工的價格),其中固定費用為1.908元/度。現在建廠成本由原預算1,697億元提高到2,800億元以上,將使固定成本提高為3.148元/度以上。因此,如果以核四計畫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資料來推算,核四廠每度電的成本將約為3.948元(2000年的價格),以躉售物價指數(2008年為2000年的1.288倍)來換算,2008年的核四廠之發電成本約為5.085元/度,是台電的「會計成本」的8倍多!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載於2012/11/2中時時論廣場「國會整體改革就趁現在」 

國會改革-立委補助  

立委福利津貼被爆出來並不是第一次,正好緊接著退休軍公教年中慰問金議題,加上基層人民生活困頓,終於受到民意壓力而有刪減的可能。這難得國會改革的契機,切勿在喊價當中被搓掉,重點不該擺在金額的大小或比例,而要從國會功能與立委職權仔細檢討。應該保留的即使沒有法源也該法制化,就算是合法編列的項目,也得放到陽光下,思考整體配套規範。

 

立法委員的補助項目裡面有一條「行動電話二萬元」,根本是憑直覺就該刪的津貼。就像日本綠黨前身「綠色未來」的一位女議員說,她剛當選的時候,是整個議會唯一的女性,年紀又輕,資深男議員都不甩她。不料被她發現有一筆議員照相的補助津貼,便將這筆沒道理的「紅包」公諸媒體,輿論覺得不可思議,這些老男人只好低頭,迅速主動刪掉了。

 

關於實報實銷的爭論,則是抓錯重點。以「國會外交補助」來說,如果是認真的委員,三、四十萬元可能還不夠,但若是打混的委員,補助他們飛去賭場渡假「考察酒色財氣」,納稅人一點都不會心甘情願。必須透過資訊公開放在陽光下檢驗,委員們拿政府補助就該交出報告,讓全民看看到底交流了什麼。以歐盟議會綠黨黨團和澳洲綠黨為例,他們都提供中短期實習機會,讓台灣這些還沒取得席次的小綠黨去學習,甚至是用於補助海外學者做政治性質的學術研究,這才是發揮創意把錢花在刀口上。

改革也要避免劣幣逐良幣的偏差效應。如果不分青紅皂白砍掉所有補助,對於家大業大有兼營事業等業外收入的「利委」來說,只是丟掉一支手上的棒棒糖,一些專職的立委卻可能相對需要這筆經費大補丸。因此,改革絕不是拿關刀爽快地隨觀眾的掌聲大砍,而是要去蕪存菁的一條一條仔細檢視,但觀眾可能會覺得枯燥不夠精彩。

政治學者傑瑞、史克東便認為,民粹正面的是激發熱情,動員以前不參與政治的人開始參與,卻是反政治的政治,忽略務實政治中妥協的衝突管理。如果這次我們把立委福利全刪了,然後把注意力又移到下個新聞熱點,沒有繼續深入挖掘立委的資源與問政機制,那樣的改革只是原地踏步,「利委」也沒在怕的。

 

助理名額與晉用制度未被檢討,卻和助理加班費被惡質老闆A掉同樣重要。最糟糕的情況是,委員用人頭報帳把助理費洗到自己口袋,也很常見到整間辦公室只有一個法案助理,其他全部都是跑紅白帖、跟公部門喬事情的選民服務助理,造成監督能力與立法品質的低落。中研院去年有一份國會改革建議書就主張,行政助理應限制在三分之一以內的員額,不設門檻允許立委的家人擔任,其他三分之二為法案助理,應有一定資歷或學歷的任用限制。我們有沒有聰明到利用這次的機會,從這個槓桿啟動國會改革呢?

 

我們期待立委要專業監督政府,人民和媒體同樣要用心監督立委,徹底體檢國會亂象的根源,啟動國會改革,思考如何鞭策調教出能替人民監督政府的立委,而不是濫用民粹,整整立委當看戲來化解自己荷包不漲的怨懟。否則,你這裡刪他一兩百萬元,他可能會用別的方式,從國庫直接或間接挖掉一兩千萬元,到頭來我們還是輸家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市北投區行義路溫泉違建區16家,因為位在山坡地保護區,按規定建物必須在10.5公尺、三層樓以下,且不得營業,因此絕大多數都不合法。

行義路溫泉就地合法-五個分區 

<行義路溫泉特定區五個開發分區,請注意此案尚在討論中,仍未定案。可看出有三家是不能翻身了>


111日內政部營建署,台北市行義路溫泉違建就地合法化的審查,都市計畫第8次專案小組會議。這是檢驗國土計畫法是玩真的還是玩假的,昨天10/31內政部提出新草案即將報行政院

 

在歷次審查過程,本案都與南投廬山溫泉違建區作比較,其致災因子幾乎雷同,發生問題只是早晚的事

經過內政部審查委員的要求。台北市府不提保護區變更,而是擬定五個可申請開發許可區劃溫泉區,他們說這是一套嚴格的架構,如果通不過的業者就要被淘汰,還說市政府面對問題,不像廬山溫泉地方政府(南投縣)不願面對,但是就地合法化是面對歷史問題的好方法嗎?

 

 --<現場觀察>--

這次溫泉業者來的更多了,大概有快二十個,溫泉法所設定的緩衝期限已經延長過,大限是明年七月,大家都急了,也很擔心。

我感覺,開發單位台北市政府和業者代表演出的套招,有一點被識破。市府說這是一套嚴格的架構,如果通不過就要被淘汰。業者代表叫屈說很難到申請門檻,但委員詢問如果是市府的條件,你們可以勉為接受嗎?又說是可以,但是有些業者還是滴滴咕咕。

這一旦通過的話,環境災害問題之外,顯然將是一場大吃小的殺戮戰場,真是殺人不見血。

---------------------------

行義路溫泉就地合法-山崩風險  

<行義路溫泉特定區的山崩風險圖,請注意此案尚在討論中,仍未定案。可以看出那個區塊根本不應該開發,但市府還是提列了>


廖本全教授質疑,台北已是個過度發展的危城,但本案開發面積其實並沒有變,還是一樣,市府還是把責任推給業者,沒有積極面對問題。

1.專案小組一再要求「全區的水土保持計畫、環境保護計畫」,沒有做。

2.「全區的公共設施設備的整體規劃」,這是政府的責任,卻推給業者。

3.申請變更開發的門檻、準則為何?看起來就只有坡度30度、和不在河川區兩項,是不夠的。

4.五個開發單元的妥適性?

5.輔導業者的配套計畫。

行義路溫泉就地合法-總量管制  

<行義路溫泉特定區總量管制圖,請注意此案尚在討論中,仍未定案。可以看出1.坡度是市府的主要門檻,2.即使是這麼寬鬆還是很多人要搬遷,那為何不整體規劃呢>

 

我的發言內容:

一、歷史上業者不合法使用狀態,如何處理業者權益?

1.從簡報第33頁的圖來看,只有三家顯然被排除在五個可申請開發許可區,其餘十三家都可以申請,如果都能通過設立,市政府如何面對社會上質疑本案就是為了「違建就地合法」

2.簡報第39頁總量管制的概念,業者現狀大部份面積位於坡度30度以上,必須變更位置,總量有限的額度如何分配,是先搶先贏嗎?業者是否能夠評估自己跨越申請門檻的機率,業者整併過程會不會出現大吃小的狀況。

3.如果大多數業者不能通過合法化,他們怎麼辦?這三家不能申請的業者知情嗎?市府「淘汰」的說法是不是太簡單?在這樣的情況下,市政府應該考慮另外找地,以廬山模式全部搬遷,溫泉管線只要拉過去即可

4.廬山溫泉三分之二是違建處理要好幾億元,本案違建的比例更高,市府在致災風險存在的情況下就地合法,將令業者置於風險中,並背起所有責任。

 

二、國土計畫法的適用問題

昨天10/31內政部提出新草案即將報行政院,本案就會檢驗國土計畫法是玩真的還是玩假的。

1.雖然法案是程序法,但還是可以判斷,本案是歸屬於國土保育區的第一二級,還是城鄉發展區?在細緻的分區裡面可能會落在那一類別?

2.本案若無法申請合法的違建業者,或是全區遷移,是否適用國土計畫法的補償機制「環境劣化地區之復育計畫,以國土永續發展基金,對權利保障、救濟補償,支用遷居所需費用」?

3.今年六月五日全國氣候變遷會議,本人代表民間在防災與調適分組與內政部長李鴻源對談。當時的共識包括還地於河、台北過度發展應分散人口等,當時李部長表示,災害潛勢圖的疊圖在大台北地區已經做好。本案的五個可申請開發區應該與這個系統疊圖來看,到時都沒法通過,目前這些作業豈不都在浪費資源。

 

三、更擴大的北投士林(天母)地區整體觀點。

1.本案位於磺溪上游,一旦致災,不僅是開發業者及遊客,還包括下游高密度的住宅區,這些天母地區的居民是否被告知?其所受到的衝擊和風險是否納入評估?

2.本案開發許可的回饋,因為可供使用的土地極為狹小,將無法捐地,而以土地代金繳納(簡報第44),這樣是否符合公平正義原則?

 

四、北投纜車的交通衝擊。

目前正在另案環評審查中,該纜車案其實並非交通設施,而是遊樂設施,預計要額外吸引一萬多人進到國家公園。在如此滿載的情況下,反而沒有餘裕的空間,來容納行義路溫泉區所產生的小汽車交通需求的移轉。因此在有纜車的情境下,交通的衝擊不一定會比較小,反而可能更大。

 

 

panha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